地震地质条件

2025-04-16 15:33: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一个地区利用地震勘探方法能否取得好的地质(勘探)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地震地质条件。地震地质条件一般分为两类:①表层地震地质条件;②深部地震地质条件。

不同盆地的地震地质条件通常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个盆地的不同地段,其地震地质条件也常常是不同的。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问题是地震勘探中的基础工作。

1.7.3.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表风化层的性质等因素。它不仅影响地震勘探的激发和接收,而且影响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严重影响地震剖面的精度。

地壳的风化壳也称为低速带。它是由于受到长期风吹、日晒、雨淋等地质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其岩石变得十分疏松。所以低速带的特点是:①低速带一般是指不含水的风化层,当风化层含饱和水后,其速度会增高,就不属于低速带范围,这也是地质风化层与低速带的差别;②低速带的速度V0是极低的,一般小于1 500m/s,而且速度横向变化较大;③低速带的厚度常常是不均匀的;④由于V0<<V(下覆岩石速度),根据Snell定律出射角β是很小的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V>> V0

β<<α

由于炮检距(OS)相对于勘探深度z是较小的,通常α也不太大,则β就更小。因此,在地表附近纵波的位移几乎是垂直于地面,横波的位移则近似于平行于地面。由于这个原因,在纵波勘探中,接收系统必须为垂直运动的检波器。横波勘探则应设计水平运动的检波器。

由于低速带存在,要影响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一是影响波的传播时间,甚至影响到最后地震剖面成像和地质构造形态;二是影响地震波的频带和能量,改造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三是容易产生多次波,增加地震反射记录的复杂性。因此,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校正和补偿已成为地震数字处理中难度较大的,但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1.7.3.2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它通常是指地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在一些复杂的断、陡构造地区,常常得不到好的地震资料,也无法弄清楚地下的真实形态。所以,地下构造的复杂程度不仅影响地震勘探工作方法的选择,而且影响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一般而言,要取得好的勘探效果,地下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地震地质条件对提高勘探质量是有利的:①具有地震层位和地质层位的一致性;②具有较好的标准层;③具有良好的地层波组关系;④具有明显的地震相特征;⑤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