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糖葫芦有什么区别?

2025-04-05 18:20: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冰糖葫芦是北方传统小吃,在东北叫糖梨膏,天津叫糖墩儿,安徽地区叫糖球。南方也做冰糖葫芦,而且选料更丰富,圣女果、金桔等等都可做原料。
北方的冰糖葫芦比南方多一个步骤—去核。洗好的山楂放在竹篮里,把水淋干,铺开桌子,一把小卷刀,对着山楂的萼部戳下去,再一剜,提出来就把果核清除了。南方的冰糖葫芦比较小了,要边吃边吐核。
南方很多城市的冰糖葫芦上的冰糖又湿又绵,糖较硬,不能保持原本的新鲜爽口;北方的冰糖葫芦则个大新鲜,和冰糖的配合也十分融洽。这自然是与水土有关,南方种不活山楂,从北方大老远运送过来便自然容易变了样。
糖葫芦据说发源于宋朝,是宋光宗为了讨好某个老婆而召来江湖郎中憋出的大招。民国时期极为盛行,品种繁多,有山楂果、海棠果、马蹄、山药、橘子以及豆沙、瓜仁、芝麻馅等各种冰糖葫芦。

回答2:

在东北,糖葫芦只有冬天才有,因为这样糖才会凝固。南方好多糖葫芦一年四季都有。温度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不过冻到零下二十度的水果都非常好吃。山楂分两种,石板要厚,糖要火候,南方的温度高一般没有这东西。
所以很多北方的朋友来到南方就郁闷了,因为他们发现这里的糖葫芦不去核。而且北方还有很多在南方人看起来很奇葩的糖葫芦。例如水果糖葫芦,辣条糖葫芦,寿司糖葫芦,还有苦瓜糖葫。
我就最喜欢水果糖葫芦,算是糖葫芦中最清新爽口的一个口味了,其实做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将各种水果串在串上,然后裹上一层糖浆冷却就可以了,每一口吃起来真的非常清甜多汁。

回答3:

选用的材料不一样吧。
北方最奢侈的吃法,是拿山楂蘸冰糖葫芦。只有糖葫芦和冰糖。
先批竹篾,头部削尖,用来串糖葫芦;再将山楂洗净,讲究的人家去核后将果子横着穿,不讲究的也无所谓;因为真正考验人的并不在于此。
熬糖浆,这是一份技术活。糖与水的比例大约在2:1,多了少了、火轻火重,直接影响到糖葫芦的成败,端的看大厨技艺如何了。
待到锅内的酱汁变得清亮粘稠,咕嘟咕嘟沸如“鱼眼”,大厨拿起一串山楂串,眼疾手快地蹿进糖浆里打一个滚,热气腾腾中,一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已经稳稳趴在案板上了——那案板,早已刷了薄油,或者浇了一层细细的冰面。
而南方呢?
南方的糖葫芦有黄的橘子、红的草莓、圣女果、紫的提子、白的香蕉、绿的猕猴桃……花花绿绿、五色晶莹,直看得人眼花缭乱。一时间,只想起红楼梦中刘姥姥夸那贾府的鹌鹑蛋:“这里的鸡儿也长得俊,下的蛋也小巧”……
这还不算精巧。有人会说:“这些水果糖葫芦北方都有……”那么,同样的老牌山楂冰糖葫芦,你一口咬下去试试?咦,怎么糯糯的、沙沙的、甜蜜蜜的?
因为,山楂果子里面被能工巧匠打了洞,塞入了白糯米、红豆沙……这份心思,啧啧!

回答4:

在南方很多城市的冰糖葫芦上的冰糖又湿又绵,而山楂不仅个小,样貌也不算太好,而北方的冰糖葫芦则个大新鲜,和冰糖的配合也十分融洽。这自然是与水土有关,南方种不活山楂,从北方大老远运送过来便自然变了样,这与内陆地区的人很难吃到新鲜肥美的海鲜是一个道理,唯有经过加工,以至于让它在更长的时间内得以保存,且依然保持原有的功效。
美食的演变是个奇妙的过程。从最初的冰糖葫芦说起,起初它并不是穿在竹签上的,而是江湖郎中开的一味药方。据说,南宋的宋光宗,也就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被孝宗立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没有效果。皇帝见爱妃日渐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回答5:

在东北,糖葫芦只有冬天才有,因为这样糖才会凝固。南方好多糖葫芦一年四季都有,而且山楂火红的诡异,注意辨别。
食材用料
山楂500g,细砂糖适量,清水适量。
制作步骤

1、将500g山楂洗净去梗,底部黑黑的东西也最好挖去或者洗干净。
2、把洗净的山楂横向转圈切一刀。
3、两只手捏住山楂,一只手向左扭一只手向右扭,将山楂扭开。
4、去掉山楂核,随后沿切口合上。
5、用竹签将去核山楂串起来,视竹签的长度而定,短的就穿四个,长一点的五六个也没关系。
6、开中火加热,加清水和细砂糖,可根据制作糖葫芦的多少来增减,但水糖的比例始终是1:1。待锅中冒密密麻麻的小气泡,转小火。
7、拿起葫芦串,在锅中滚几圈后放入不粘烤盘,或者抹油的铁板、玻璃板之类的地方放凉。
8、稍微冷下就能拿起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