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大米变黄,那上面没变黄的米还能吃吗?

2025-04-06 09:05: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能吃的,不过还是多注意,看看下面的资料:正常大米一般为白色(还有紫大米、红大米等),我们平时放久的大米会有淡黄的颜色,我们称它为黄大米。大米变黄又会存在什么问题呢?大米变黄是因为大米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热,致使霉菌繁殖,出现霉变现象并呈现出黄色。霉菌中包含真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它是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的有毒代谢物的统称。黄曲霉素也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食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黄曲霉素不仅存在大米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食物。例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并且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虽然这些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不过只有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达到一定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才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这就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发霉”。 毒菌能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中起致癌作用的有6种,其中最强的是黄曲霉素B1,其毒性比亚硝胺强75倍,比砒霜强68倍,比氰化钾强10倍。 若低剂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尤其大。一些因进食发霉的食物,而爆发黄曲霉素性肝炎的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差不多达到患病人数的一半,没有死亡的也留下了慢性肝炎的后遗症。 食用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后有会出现哪些症状? 食用这些含 有“黄曲霉素”的食物,易产生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肝部也会出现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现象。 如何急救处理? (1)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2)可用维生素C、维生素B、电解多维、葡萄糖水等喂服,以缓解体液中的黄曲霉毒素;(3)症状较重时,应及时进医院接受治疗;(4)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5)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疗。

回答2:

  妥善起见最好不要吃。
  适时通风,防潮隔热。
  无论是超市、菜场还是家庭,在夏天对大米的保存都应该注意防潮、隔热,尽可能存放在阴凉、干燥、易通风的地方。
  具体需注意三个方面:
  注意防潮,不宜混存。因为大米吸湿性较强,所以应注意防潮,不宜混存。例如,大米不宜靠墙着地,通常要放在垫板上,防止受潮:大米不宜与鱼、肉、蔬菜等水分高的食品同时储存,否则大米吸水,容易霉变或生虫。
  注意隔热,远离热源。在高温环境下,大米容易发热霉变,因此应注意隔热,远离热源。例如,大米不宜存放在厨房内,因厨房温度高、湿度大,对大米质量影响很大;大米不宜放在炉灶旁,因离热源太近,大米会发热从而引起质量变化。
  注意阴干,切忌曝晒。如果大米受潮,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吹透,切忌曝晒。因为曝晒会使水分迅速散失,一些颗粒会碎掉,导致食用品质大打折扣,若再放回潮湿环境更容易受潮、霉变、生虫。

回答3:

你把下面的黄米扔掉,,,上面干净的米吃之前一定要洗洗干净,,,再吃,,,
当然,,,你心里认为坏了,,,就最好别吃,,,即使吃了没问题,,,心里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反太好,,,
可以跟家人商量一下,,,我认为健康比较重要,,,!
请拖上考虑,,,谢谢!

回答4:

你把下面的黄米扔掉这是必须的因为已经变质了,再过段时间就发霉了。上面干净的米吃之前一定要洗洗干净再吃应该问题不大,毕竟米他不是传导那么快的,再说你的米是刚变黄还没到发黑有异味的情况。
当然,你心里认为坏了,那就不要食用了,是十斤装的大米建议不要了,那毕竟也没多少钱,再说了那也离的坏点太近了,如果是大包装五十斤的就得考虑一下能吃多少了。
还是以不浪费,对身体无害的前提下做考虑。如果你是土豪的话那就随意了。
谢谢

回答5:

可以吃啊. 下面得米也许是发得太就了吧 也有可能是碰到水了 ‘它就会变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