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小年北方是腊月23,而南方是腊月24

2025-04-06 12:25: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送神的日子。 们平常过的小年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之说,这与小年实际与灶王爷上天的传说有关。
传说灶王爷要在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各家的表现,各家各户为了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不搬弄人间是非,就用叫做“灶糖”、“麻糖”之类的粘性食品粘住灶王爷的嘴,灶王爷上天后到腊月二十四回到凡间,南方过的腊月二十四就是为了“谢灶”—— 感谢灶王爷的美言,所以就产生了小年有过腊月二十三有过腊月二十四的现象。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的日期是不同的。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衙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然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祭灶的时候要摆三副筷,为什么?灶王爷有个大老婆,另外有搞腐败包了个二奶。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了和人民群众的一致。 但是在老珂田除了沿袭南方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外,还有二十五过小年的,像大山王家、吴家,都是二十五过小年,为什么选在二十五呢?大致有这几种说法,一是过去家族中有人在朝廷当值,二十四没有及时赶回家,家人为了等他,故把小年推迟到了二十五;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过小年要进祠堂祭祀先祖,可能因为过去兄弟不和,长房霸道,不许其他小房一同进祠堂祭祀,故只好后推至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