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甜)椒的生长期相对较短,生长量大,结果时间长,生物学产量高,在需肥上有以下特点:
(1)需肥量大 辣(甜)椒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蔬菜,其产量高、结果周期长、需肥量大,其茎、叶片和果实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均比粮食作物高,试验得知每生产1000千克辣(甜)椒,需氮5.19千克、磷1.07千克、钾6.46千克。一般生产条件下,每亩可产辣(甜)椒5000千克以上,故需肥量大。
(2)辣(甜)椒的生育前期需肥量较少 在开花结果之前其吸肥量仅占全生育期吸肥量的10%左右,其各元素吸收量的85%以上是在结果以后吸收的,其中50%~60%是在收获盛期吸收的,因此坐果后应注意及时适量追肥,以后结合浇水不断追肥,结果盛期应加大追肥量。
(3)辣(甜)椒根系不发达 其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下30厘米深土层内,15厘米左右处为最密集区。根的吸肥能力弱,喜肥而不耐肥,因此底肥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基肥用量不应超过5000千克,以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诱发秧苗生长发育不整齐,推迟结果。辣(甜)椒追肥应少量多次,并要注意经常锄地,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
(4)辣(甜)椒相对需要吸收钙的数量较多 仅次于对氮、钾的吸收量,是吸收磷量的2~3倍,对钙敏感。钙在辣(甜)椒体内以果胶酸钙的形态存在,钙能消耗辣(甜)椒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机酸,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部分。土壤中钙量不足,其生长发育受阻,生长点易坏死,且容易发生畸形果、脐腐病,因此应注意及时补钙。
(5)辣(甜)椒全生育期中对氮肥要求迫切,应分期追施,结果后应逐渐增大氮肥追施量 苗期对磷肥的需求特别敏感,此期缺磷,对辣(甜)椒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且在后期无法补救,因此苗床土壤应适当施用磷酸二铵。结果期对钾的需求量大,随结果量的增长,应逐渐加大钾肥的追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