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乐府的特点:
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
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歌行体: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扩展资料
乐府,汉族古老的民间音乐。岳麓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自秦朝以来,朝廷建立了官方的乐器来管理音乐。汉代时,改为岳麓。它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主要收集和整理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组织、改编、创作音乐,演唱和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民歌闻名。“乐府”原是汉武帝为培养乐师、编制乐谱、收集歌词而设立的一种音乐机构,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个具有乐感的诗意名称。保存至今的五六十首汉代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与《诗经》、《楚书》相比,其文体更加活泼自由,发展了五字、七字、长短句等文体,并以叙事为主,塑造具有一定特色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词》是汉魏以来乐府民间叙事的优秀代表作品,被称为“乐府双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歌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