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时期的陶器彩绘,在摆脱了东方风格的影响后,公元前7世纪末至6世纪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雅典、科林斯成为最大的陶器生产中心,产品远销地中海沿岸的亚非各地。在这里的大批作坊中,制作器形和绘制图画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不少精美的陶瓶上刻有塑型师和画师的名字。在公元前7世纪末至6世纪初,主要盛行“黑绘式”,它是在红色的器壁上用黑色釉料绘制画面,并以小刀刻出精美的线条。最著名的作品是由克里底亚绘制的《法兰西斯科瓶》,(由于发现者为意大利人法兰西斯科而得名),和埃克西吉亚斯绘制的《阿奚里斯与埃克甲斯的拈阄》、前者在广口双耳瓶上分成4行,描绘《伊利亚特》故事,腹部两行的主要画面是阿奚里斯的诞生和特洛伊之战,布局匀称,疏密适当,人物造型富有较强的装饰性。后者构图简练,只在腹部的最凸部绘出希腊英雄阿奚里斯和埃克甲斯相对而坐,正弯腰伸手,以拈阄的办法决定比赛投矛的先后,人物的曲线和器形十分协调。到了公元前6世纪的30年代,“红绘式”开始流行,它是把形象留成红色地子而将背景涂上黑釉,在红地的形象上,可以用黑色线条自由地勾勒轮廓和衣纹,因而比黑绘式具有更强的绘画性。如攸第米德斯所作的“出征的青年”、欧弗隆尼所作的“赫拉克列斯与安泰的搏斗”、布里古斯的“特洛伊之战”等等,均表现出对绘画效果的追求而忽略了它的装饰功能。兼具两方面功能的优秀作品,可举《酒神与麦丘利》,它通过线条的疏密,把重叠在一起的酒神、鹿和麦丘利的前后关系衬托得十分生动;还有《燕子喻春》,表现3个不同年龄的人物,看到一只燕子的到来而感叹春天的来临,人物具有不同的个性,以不同的姿态表示这同一个意思,是十分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