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重阳节为什么要插上茱萸?
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草。
茱萸具有祛风防寒的功效,所以有在深秋重阳节的时候插在布袋里的习俗。
微更文化原创短视频,讲述重阳节插茱萸的文化故事!
插茱萸的含义
:
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重阳节又称“茱萸节”,在传统的数字中,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农历九月九,有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被称为“老阳”。重阳节因被古人视为厄日,这一节日从开始起便以避祸延年为主题,所以重阳节俗中人们要“登高”努力接近阳气,再头插或佩戴茱萸(辟邪翁)来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