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写论文的过程其实就是看清一个问题本质的过程。因为你是要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中抽丝剥茧般的找到正确的那根线,然后把前因后果都捋顺,并且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合乎逻辑的办法。能写出论文,就代表你对这一问题有了很深的了解,老师写了那么多的论文,弄清了那么多问题的本质,所以他已经形成了一个能看到本质的思维逻辑,所以在他眼中很多事情他都能看到本质。这就是一种思维的深度。
学会了归纳与分析,懂得写论文时候需要条条框框清晰表达,还有如何将一篇几万字的论文浓缩提炼出精华,写出前言,摘要,还有知道如何提炼关键词。知道如何搜索有用的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到了成文的时候,你又发现自己的WORD文档编辑能力提升了不少,发现错别字的能力提升了。打字速度提升了。
最首要的、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是对自己的专业和要做的题目真有兴趣。很多研究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有特别兴趣,没兴趣是没办法的。泛读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题目,宏观上看就像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位置一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自然不会太差,如果这个题目幸而又很有料,那就可以出彩了。大致选定题目以后,看完所有前人研究和可能用到的材料,得出自己的见解和心得。老师们都是这样指导的,此处说亦不新鲜。之前我在报社实习,写过不少新闻稿。我觉得做研究和做记者也一样嘛,无非是搜罗材料,归纳分析材料,得出真相,只不过是记者的材料主要是现实事件,文史研究主要是从历史文献中“破案”。
论文写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很艰难、很痛苦、很磨人的过程。人们常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坐的住冷板凳”。其实这些都是形容做学问的艰辛。所以在艰难的过程中就要学会调节,比如适当的休息,看个电影或是娱乐节目、跑跑步、听听音乐,或者是奖励自己一顿好吃的,让你的身体、思想还有胃都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