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量为963.2万辆。
(1)因为
将Ed=-1.2,代入可得
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提高3%使需求降低3.6%。
(2),将,EY=3.0代入可得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提高2%时,需求增加6%。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2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
ΔQ'=(-1.2×8%+3.0×10%)×800=163.2(万辆)
2003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拓展阅读】
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从计算方法上看,弹性系数又有名义弹性和实际弹性之分。
例如投资弹性系数和消费弹性系数就是经济增长率与投资需求增长速度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分别反映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表明投资、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从计算方法上看,弹性系数又有名义弹性和实际弹性之分。
名义弹性系数是用相关指标现行价格数值计算得到的速度之比;而实际弹性系数则考虑了物价因素,是用不变价格或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的速度求得的比率。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 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
ET=(△T/T)/(△Y/Y)×100%
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按上式计算,ET=1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当ET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数值等于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一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数值等于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