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厉害,做一些功能为主,不需要过多品牌调性的 WebApp
只需要前端+交互就可以快速构建做出非常不错的产品
(icon还是有点点难度,有设计比较专业的人员跟着做产品的质量会更加“产品级”一些)
框架用了很多 MD 的视觉元素,但是还是只是“看着像”,交互,动画世界观之类的实现距离最理想的 MD 还是有差距,不过基本感觉可以忽略不计。
非要挑刺的话,就是 Menu 部分的动画设计感觉有点粗糙,做得不够好(MD 的世界观,所有东西的诞生都是“扩散”出来,而不是“缩放”出来的,还有就是先“慢_快”的缓动做得还是差一点点)
做一些功能为主,不需要过多品牌调性的 WebApp
只需要前端+交互就可以快速构建做出非常不错的产品
(icon还是有点点难度,有设计比较专业的人员跟着做产品的质量会更加“产品级”一些)
框架用了很多 MD 的视觉元素,但是还是只是“看着像”,交互,动画世界观之类的实现距离最理想的 MD 还是有差距,不过基本感觉可以忽略不计。
非要挑刺的话,就是 Menu 部分的动画设计感觉有点粗糙,做得不够好(MD 的世界观,所有东西的诞生都是“扩散”出来,而不是“缩放”出来的,还有就是先“慢_快”的缓动做得还是差一点点。
实现目标:
Material-UI 是一套用React写成的,符合Google Material Design 的UI组件库。
前端通过Material-UI构造界面,然后通过hprose-html5调用后端hprose服务取数据
hprose服务参考 上一篇hprose实践,
环境配置:
必须先安装nodejs与npm
新建工程目录
mkdir react-workspace
cd react-workspace
npm init
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save react react-dom react-tap-event-plugin material-ui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core babel-loader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preset-es2015 babel-preset-react babel-preset-stage-1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
第一行是生产用的 React 与 Material-UI 部分。
第二行是Babel转换器的核心部分。
第三行是Babel转换器的三个额外配置:ES2015(ES6),React,Stage1(ES7)。
第四行是Webpack的部分。
第二、三、四行的内容只在工程构建之前有用(用于开发:-dev)。
安装完毕之后呢,可以先检查一下 package.json
应该会看见如下内容
"dependencies": {
"material-ui": "^0.15.0",
"react": "^15.1.0",
"react-dom": "^15.1.0",
"react-tap-event-plugin": "^1.0.0"
},
"devDependencies": {
"babel-core": "^6.9.1",
"babel-loader": "^6.2.4",
"babel-preset-es2015": "^6.9.0",
"babel-preset-react": "^6.5.0",
"babel-preset-stage-1": "^6.5.0",
"webpack": "^1.13.1"
},
配置 Babel
在 package.json 中添加一个域”babel”,与之前的”dependencies” 同级。
"babel": {
"presets": [
"es2015",
"react",
"stage-1"
],
"plugins": []
}
配置 Webpack
在项目目录新建一个webpack.config.js ,并写入:
var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entry.js',
output: {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filename: 'bundle.js'
},
resolve: {
extensions: ['', '.js', '.jsx']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jsx?$/, loaders: ['babel'] }
]
}
}
这里对Webpack的打包行为做了配置,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entry:指定打包的入口文件,每有一个键值对,就是一个入口文件
output:配置打包结果,path定义了输出的文件夹,filename则定义了打包结果文件的名称
resolve:定义了解析模块路径时的配置,常用的就是extensions,可以用来指定模块的后缀,这样在引入模块时就不需要写后缀了,会自动补全
module:定义了对模块的处理逻辑,这里可以用loaders定义了一系列的加载器,以及一些正则。当需要加载的文件匹配test的正则时,就会调用后面的loader对文件进行处理,这正是webpack强大的原因。比如这里定义了凡是.js结尾的文件都是用babel-loader做处理,而.jsx结尾的文件会先经过jsx-loader处理,然后经过babel-loader处理。当然这些loader也需要通过npm install安装
plugins: 这里定义了需要使用的插件,比如commonsPlugin在打包多个入口文件时会提取出公用的部分,生成common.js
当然Webpack还有很多其他的配置,具体可以参照它的配置文档
配置 npm 脚本
现在我们还缺少一个构建脚本,编辑package.json 中的 “scripts” 域:
"scripts": {
"build": "webpack",
"build-dev": "webpack -w -d"
}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项目目录下使用简单的构建脚本了:
$ npm run build
如果是开发中,可以使用监听式的Webpack,差量打包,提升效率。
$ npm run build-dev
按照配置,打包生成的文件为 dist/bundle.js 。
至此,基本的环境已经配置完毕,我们来尝试一下调用Material-UI库。
代码编写
创建Web入口
在项目目录下创建一个index.html,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