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大黄蜂”是一种既能制空又能对地攻击的双发、高性能、多用途舰载战斗/攻击机。1973年开始研制,最初是作为一种低造价多用途战斗机设计的,并分别产生了F—18和A—18两个方案,由于性能指标十分接近,逐将其合二为一,成为F/A—18,即战斗、攻击合一的舰载机。在研制中,为使价格适中,对F/A—18的技术要求作了适当的控制。最大速度为1.8马赫(F—4为2.2马赫,F—14为1.9马赫),实用升限略超过15000米(F—14为24000米),正常起飞时推重比为0.96(F—14为0.8,但可通过变后掠翼实施无级自动变换),翼面负荷为410公斤/米2(F—14为500公斤/米2),航程为3700公里(F—14为4600公里),有9个武器外挂点(F—14为11个),能携带6枚导弹(F—14为8枚,且可带远程空空导弹),最大载弹量为5000公斤(F—14为6600公斤),起飞重量为16000~22000公斤(F—14为27000~34000公斤)。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F/A—18每架单价控制在2000万美元,而F—14价格已突破4000万美元。F—18选用的APG—65雷达虽比不上F—14的相控阵雷达,但是一种功能最齐全的机载火控雷达,对空中目标具有远距离、全方位目标探测和多目标跟踪能力,作用距离超过150公里,可同时跟踪10个不同的目标,还可探测、跟踪地面、海面活动目标。机上还装有前视红外激光跟踪仪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夜间攻击能力。机上装1门M61A1式20毫米6管转管炮,在执行制空任务时,可挂AIM—7“麻雀”和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6枚;在执行攻击任务时,可携载5000公斤空地导弹和炸弹。
F/A—18研制时对可靠性、维护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飞行小时的维护工时,只有现有空军、海军飞机的1/2,而无故障平均飞行时间比现有飞机增加3~4倍。在海湾战争中,90架海军F/A—18A/C飞机,从4艘航母上起飞执行进攻性任务和空中拦截任务,在空战中,击落伊拉克飞机2架;在对地攻击中共投放了17500吨弹药。72架海军陆战队的F/A—18A/C共出动557架次,投放了2325枚火箭,发射了2700万发炮弹。F/A—18在海湾战争中表现突出,有较强的生存能力,3架海军陆战队的F/A—18被地空导弹击伤,1架被地面炮火击中,但它们仍安全返回基地,并在36小时内再次飞行。只有一架海军的F/A—18在战争中被击落。
目前,F/A—18仍在批量生产,计划生产1300多架,部分将用于取代A—7E舰载轻型攻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