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产量的高低是优良桑品种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能够直接用数据量化,可比性强。一般长江流域蚕区以湖桑32号(荷叶白)为对照品种,目前推广的农桑14号等高产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30%左右。广东、广西栽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桑品种(塘10号、伦教109、沙2号、伦教109)比原来的广东荆桑增产20%左右,近年来推广的杂交桑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又增产10%左右。
②叶质优。
桑叶的叶质优劣很难用肉眼观察判别,只有通过养蚕得到蚕茧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桑品种的叶质鉴定必须以养蚕成绩为主要依据。由于桑品种间的叶质有差异,用等量的桑叶饲养同品种的蚕,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和50千克桑叶产茧量等指标不一。也就是说,用叶质好的桑叶养蚕,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可提高蚕茧产量。化学分析测定桑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粗纤维等含量,可以作为叶质的参考指标。一般来说,桑叶中蛋白质、糖的含量高,叶质比较好。
③抗逆性强。
在不良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产量和较好品质,说明该品种抗逆力强。抗逆性包括许多方面,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应当选择抗当地主要的传染性病害、多发虫害和自然灾害。桑病一旦发生很难用农药治愈,主要靠选栽抗病品种。桑树的抗病性主要指抗桑萎缩病、黑枯型桑疫病和桑细菌性青枯病等。红蜘蛛、桑蓟马等微型害虫对不同桑品种的为害程度差异较大,枝干害虫的发生率与不同桑品种和采伐方式有关。桑品种对干旱、冻害的耐受性差异很大。
④农艺性状好。
长势旺盛,花果少,耐剪伐,发条力强的品种对各种栽培形式的适应性强;枝条较直立,桑叶易采的品种便于桑园管理;不易落黄叶的品种,桑叶利用率高。桑品种的优劣是相对的,在江浙蚕区表现很好的某个桑品种可能在西部地区栽植后不一定能获得优质高产,这是因为桑品种在不同的地区适应性不一所致。而桑品种的抗病、抗虫、抗逆等各方面性状往往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栽培才能稳定表现,因此,评价一个桑品种的优劣要有一个过程。
(1)产量高丰产桑品种须具有长势旺、发条数多、枝条长;发芽率高、生长芽多、节间密;叶片大而厚、花果少等优良性状。
(2)叶质优桑叶品质,直接影响到蚕的体质。优质桑叶是指桑叶中含的营养成分高,适合蚕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即等量的桑叶饲养同品种的蚕,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50千克桑叶的产茧量要高。叶质的优劣可通过养蚕鉴定及桑叶的营养成分分析来判断。
(3)农艺性状好要求优良桑品种枝条直立,田间管理方便,桑叶采摘容易等。
(4)抗逆性强桑树的抗逆性,主要是指抗病性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病害发生情况也不同,对桑品种抗逆性的要求应有所侧重。优良桑品种须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对当地的主要病害有较强的抗性,有的桑树优良品种对一些虫害也有一定的抗性。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