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都是两京制,那么明朝南京和清朝盛京哪个地位更高呢?

2025-04-05 15:32: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实施的是两京制,何为两京制呢,就是京师以外另设的留都或者说是陪都。
像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明清,就都是实施的是两京制。明朝的两京是京城和南京,清朝的两京是京城和盛京(今沈阳)。

单纯以地位来说,南京的地位更高。


可以说纵观中国古代实施两京制的朝代,明朝的两京制最为特殊,南京可以说是在留都中地位最高的。
因为南京是明初的都城,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此,认为南京是“宅中图大,控制四方”。最初的明朝两京为南京和开封(当时被称之为京城),再加上中都凤阳的话,可以说是两京一都制。


等到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以后,形成了新的两京:京城和南京。虽然明朝政治中心逐渐由南京转移到京城,但南京毕竟是做了几十年都城,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所在之地,所以在体制上并没有降低。


而清朝的两京之一的沈阳,只是清朝在关外割据时期的都城,只做了二十年都城。并且主要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经营的,当时清朝只是关外的割据势力,光是这点,沈阳的规模就无法与南京对比。


在体制上,南京有六部、九卿、科道、宗人府等,只是没有内阁。南京还有国子监,当时称之为南监,可以说文化上来说,南京比之京城也是毫不逊色的。


再看看清朝时期的沈阳,只有户、礼、兵、刑、工五部,并没有吏部,还没有卿寺科道。而且五部都是只有侍郎,没有尚书的。


所以就体制上来说,明朝的两京之一南京,地位是超然的。比之清朝的两京之一沈阳,是地位高了很多。


但就具体掌握的实权来说,沈阳更胜一筹。


虽说南京的地位很超然,但就具体权势来说,南京的实权并不大。


首先南京只是负责南直隶的相应事务,虽然南京的官阶和京城一样,但京城的国家最高政令所出,天子更是在京城,是政治中心,因此京城的官员实权很大,更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一般官员都愿意待在京城,而不是南京。


南京的大部分机构可以说政务清闲,多为虚衔,有点退居二线养老的意思。所以任职的官员被称之为“吏隐”,而当时官员如果被调去南京的话,多少有些左迁(降职)的意思。


在南京掌握实权的分别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提督南京军务勋臣,代表了大臣、宦官、勋臣集团三方势力。


再反观清朝时期的沈阳,在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并且迁都京城以后,沈阳成为东北的政治中心。


沈阳最初以内大臣为留守,后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之后又改昂邦章京为将军,职责是“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回答2:

我认为南京的地位是更高的,因为南京更让统治者喜欢,而且统治者也更重视南京。

回答3:

清朝盛京,清朝称盛京为龙兴之地,所以大力发展盛京周围以及辽东地区。

回答4:

自然是南京地位更高,因为南京地处江苏,长江之畔,其前是河道纵横的江淮,其后是半壁南国。而盛京只是满清退路上的预备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