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选择读研。逃避就业,改变生活,大多数人都想通过读研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很可惜实现目的的,并不是多数。有些人去社会上工作后,才发现大学“荒废”了四年,破釜沉舟地读个研究生,发现又“荒废”了两年,如果还想读博,那么你就等着再继续“荒废”四年吧。
研究生我们到底能学到什么?学个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算是懂机了,再学个数电,模电,又算懂电了。看些信号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靠,懂通信又懂控制了。如果再弄个arms,dsp,不得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都懂了!!(看个总线技术,gps那也是家常便饭)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说,研究生就象是本科生一样太宽泛了,没有聚焦就突不出重点,可这有什么办法,连明天的路都不知道在何方,我们怎么去找重点。很多人认为,工作过两年再回来读研,可能会明白学习的方向,呵呵,是的,当你进校门的时候知道学习的方向,可当你出校门的时候,恐怕又是一片迷茫了。
做项目,其实能学到很多东西的。但是“做项目”,这个词,连导师自己听着都会心虚。没有那么多项目给你做的。很多老师是在研究生、博士生读完后直接留校,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象牙塔,除了三尺讲台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技术。教授,副教授,博导这些都是靠资历评上去的,他们没法教你。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学术成果,只可惜很多学术成果都是纸老虎,经不起推敲的——交大不也出了个陈进。
看看研究生们,每天九点半以后在教育超市吃早饭的,肯定是研究生(这还不包括那些更晚的,干脆不吃早饭的),十一点半吃中饭的也是研究生。三点钟开始抢场地打球的,还是研究生。一个星期总共四次课,有两次请假的。一门课总共两次课,没看清老师长啥样,就结束了。开个帐户上网吧(本科生还不能开户),发现灌水的时间比查资料的时间多得多。读研太闲了,闲得心理发虚。想着“奋发图强”,可没有毅力。后来总算想明白了,你选择了读研,其实就要习惯这样的生活。
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接下来的是找工作和做论文。找工作很辛苦,却是一种磨练。做论文多少会对自己有一些帮助。只可惜大多数都是在抄袭。天下论文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很多人读研读到很迷茫,我也是其中之一。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很多同学工作都有了起色,而自己却在虚度光阴。开个高中同学会吧,有车有房的,都是高中没毕业的。这多少会让我们心理失横,总在想象如果自己早两年出去,恐怕比他们混得更好。可我们往往忽视了那些混得很不如意的同学,在不同的岗位上跳来跳去,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的方向。人生际遇,真不是一两年就看得清的。
曾经,我认为,人生再给我选择一次的话,我不会读研。人生就是从一个坑里面爬出来,又掉进另外一个坑里面去。无论你是读完研去工作,还是工作后再去读研,或者从一个公司换到另一个公司,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这些都不一定能保证你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很多人在欣喜若狂的爬出一个坑的时候,却没发现更大的一个坑在等着自己。那我们读研的意义在哪呢?其实当你有机会尝试一种全新的环境的时候,这就不旺你千辛万苦地爬出前面那个坑了。我想读研的意义就在于此,它让你有了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每个人都会工作,五年有房有车,和三年有房有车,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能有人会担心自己比同龄人晚两年进入社会,是否会丧失很多发展的契机。其实就象排队买票,每次都选择最短的队伍,可是每次都不是最短的那一队先排到窗口。每个人都想走成功的捷径,但不是每一次都能先人一步,方向找准了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