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称秦始皇为嬴政而不叫赵政

2025-04-08 23:10: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回答2: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先秦时期姓表示血缘所出,氏则是以封地和官职等所获家族称号,实际上是姓的分支,秦国是嬴姓固然不假,但是他们称赵氏,而“氏”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姓”。先秦时期女子 “称姓不称氏”,且称姓时要放在名字之后。而氏仅供男子使用,男子“称氏不称姓”,并且称氏时要放在名字之前。

回答3:

这是因为汉代以后先秦贵族几乎被诛族,后来居上的王侯将相绝大多数祖宗都是黔首,只有氏没有姓,姓氏之间的差别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淡化,姓也逐渐被取消了。后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是粗放式的(古人手头的的资料太少,研究的人也少大多都去搞文学去了),到了唐代演义小说出现了巨大的生命力,写小说的历史知识不严谨,对姓氏之间的差别因为年代久远而不求甚解,把吕尚吕子牙说成姜子牙,把周昌说成姬昌,把秦始皇赵政说成嬴政(这也是秦始皇自己的锅,他统一六国后称皇帝,还把自己的赵这个氏给去掉了,他认为皇族是没有氏的,导致史书只有秦王政样的称呼,尽管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他叫赵政但后人都误以为那是在黑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