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船型对于战舰来说不是理想的船型,为啥要装备?
至于出口,那个是冲着只能买些巡逻艇的小国去的(忽悠忽悠他们,反正这些个国家买不起也没必要买正规护卫舰),种花家用不着这种华而不实的玩意。
这个是美国三体舰“独立”
1、三体船水面甲板看起来宽大,但是注意其主船体极为狭窄,较小的内部空间,容纳不下太多的武器设备。(你不要以为武器只有甲板上看到那点大小,在船体内会有比甲板上部分大数倍的空间)
比如下图的舰炮
甲板下的供弹和弹药库比炮台体积还要大2倍不止。
换成同吨位的三体船型,注定不能装这种重型武器装备,只能装无甲板下设备的武器。上图的“独立”级就是最好例证,没啥真能打仗的武器。
2、同样受主体船身空间限制,不能装大体积的主机(小主机意味功率也小),也就是说动力根本比不上同吨位的常规船型。
如果说三体船阻力小,小主机小功率也能跑得跟常规船型大功率主机一样快,但是这可是要做军舰啊,光跑得快有什么用?
主机功率除了船航行外,还要负责发电的,现在主力战舰都有不止一部大功率雷达,都是耗电大户,更不要说以后电力推进系统。
小功率主机的三体船动力都只够满足维持航速,其他电力系统全饿死,所以怎么算都不够用。
参考文献
40节航速就要20万千瓦的功率,船体只能布置2台10万千瓦,刚好够用,如果考虑分功率给雷达电子设备,就跑不到40节,如果只有30节航速,那和常规船型有啥区别?
3、船体和设备抗毁伤能力低。受限船体空间的分布结构,三体船80%的内部空间都在水面上,而且受连接桥强度限制,材料只能选择轻质铝合金,不能选择装甲材料,也就是说大量的电子设备、控制设备、武器设备都在水面上的脆弱建筑结构中。
而现在战舰威胁最大的是反舰导弹,这种导弹都是攻击船只水面结构的,如果是常规船型,上层结构挨上一发,最多影响一部分战斗设施或者辅助设施。大部分重要的轮机设施和船体控制设施都在水下的船体结构里,船还能继续活蹦乱跳。
换成三体船,挨上一发,大部分重要核心设备和航行设备都会坏掉,只能摊在水面上。
4、三体船型还有结构强度问题,三体船有两侧的子船体结构,子体与母体是靠甲板结构连接的,在当前材料技术下,这个连接桥是很脆弱的,甲板桥不仅要承受上层建筑的压力,而且还要承受海浪对三个船体的撕扯力,金属的疲劳度很大。(普通船型的压力可以传递到龙骨上去承受)加强连接桥又会造成吨位超重,本来主机功率就不够,还超重,会降低唯一的航速优势。所以三体船注定不能在常规船型相同级的恶劣海况下航行。
参考文献如下图
5、三体船储备浮力严重不够,一般战舰都考虑战场受损进水的问题,所以设计时候会预留很多浮力储备,而根据物理定律浮力=排水量(物体排开水体积的重量),三体船型水下的部分狭长,光维持自身船重就基本消耗掉全部的排水量了,万一受损进水,普通船型可以靠加大吃水保持浮力,三体船只能甲板进水了。
如果发生子体进水倾斜,那第4点的连接桥的结构强度问题又会首先暴露出来,母体和子体在重力和浮力间的不平衡的拉扯会更快撕裂连接桥结构。
所以综上的几点,三体船型不是能作为主力战舰的合适船型,不过作为低强度的巡逻船型或无武装的民用船型还是不错的,宽大的甲板和横跨的母体子体结构,带来平稳的航行性能,舒适性很不错,或者作为工作船也行,宽敞甲板是很好的工作空间(别听那些个说平台稳可以架高雷达,主机功率都带不动,架高个小型雷达还不如常规船型矮点的大功率雷达喃)。
至于为啥老美要弄个“独立”出来,一个是搞下实验,另外就是故意挖的坑带节奏,满足下国内军火商和政客的腰包而已,当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