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品种选育的性状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是按孟德尔规律遗传的、最简单的一类性状,如牛的毛色、角型、血型、遗传缺陷等属于质量性状。
毛色 毛色是一个品种外貌一致性的重要标志。就荷斯坦牛而论,黑色对其他毛色为显性,特别对红毛基因完全显性。而决定白斑的则是另一基因位点上大等位基因。决定全一色无白斑的是显性基因S,决定花斑的是隐性基因ss。至于花斑的大小则受修饰基因的影响。毛色长期以来受到育种者的重视,但过分追求毛色和毛片的类型会导致一些只因毛色不理想而具有高产性能的奶牛遭到淘汰,长期下去牛群的遗传进展将受到限制。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品种协会放松了毛色和毛色类型的要求,不仅几乎全白仅带有少量黑斑的奶牛或几乎全黑仅带有小面积白毛片的奶牛作为荷斯坦品种登记,甚至育种值高的带有红毛基因的公牛精液也很畅销。
角型 控制奶牛有角或无角性状的是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无角基因对有角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有角与无角和产奶性能无相关性,人们之所以选育无角品系,只是便于管理。而在建立无角系时可能会将部分有角的高产奶牛淘汰掉。我们常见到的从美国、加拿大等引进的黑白花奶牛大多没有角,但那不是天生的,而是用机械设备或化学药物将角去掉了。
血型 为一种稳定遗传的质量性状,它可以通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反应或血液蛋白质的电泳等来分型。目前,已经确定牛有12种多态抗原系统,其中包括60多个不同的血型因子,每个血液抗原系统中多数含有多个等位基因。虽然人们对血型的研究开始较早,但目前一般认为,血型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不大。用血型作为遗传标记、间接选择牛生产性能的可能性较小。
遗传缺陷是引起牛生理缺陷的原因,遗传上隐性有害基因纯合时就表现出来。根据这类基因有害作用的大小分为致死基因、半致死基因、延迟致死基因、有害和缺陷基因,纯种选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尽量淘汰这些有害基因,使群体有害基因的频率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