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实际上是在雍正时期才被废止的,在雍正时期皇位继承改为了用密函的方式进行后继者的选择,运用立贤不立长的皇位继承之法。而康熙选择的则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康熙选择的太子并不如康熙本人的意,因此后来才是雍正继位,并非是康熙废除嫡长子继承制才会让雍正继位。
在选择继承人的方式上,康熙选择的是效仿汉人立储的方式,因此康熙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利用了嫡长子继承制,选着了自己的嫡子胤礽,胤礽也很早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但是之后因胤礽表现并不如意,因此胤礽历经二废二立与无缘继承皇位无缘,随之一起的就是传说中的九龙夺嫡。经过兄弟间的皇位争夺,自相残杀,雍正认识到了嫡长子继承自所带来的的弊端,因此雍正废止了嫡长子继承制,改用密函的方式进行继承者的选择。
雍正所用的密函,就是秘密建储,实行立贤不立长的立储制度,将皇子聚集在一起,进行教学从中选出才能最好的皇子,秘密建立为储。避免再度出现九龙夺嫡的事件发生,也避免嫡长子是昏庸之辈,导致王朝衰落。自密函立储开始,清朝就只有道光皇帝一个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的皇位。
其实在清朝本身就没有嫡长子继承这一说法,只是康熙想要效仿汉室才在清朝的继承制中出现的,因为在康熙以前清朝的继承制是以皇族推选而出的继承人,因此康熙只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运用者,而不是废止者。
嫡长子继承制度在雍正年间被废除,改为秘密建储制度。康熙时期,皇后所生儿子老二胤礽是太子,也就是那个被两立两废的太子,他就是嫡子。
后来雍正做了皇帝后,为了避免皇子再发生争夺皇位的事情。就废除了嫡子继承制度(不过也没有彻底废除,整个封建王朝都没有彻底废除。主要还是在皇后的儿子中寻找继承人),建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也就是由皇帝把太子人选放在皇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皇帝死后,由大臣把诏书拿出来宣读皇帝确定的继承人。
清朝的很多皇帝大部分都不是皇后所生,也并非嫡子,更非嫡长子,就跟这种秘密建储制度有关系。从而减少了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事情,清朝历朝皇帝很少有昏君,大都勤政,跟这种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为的是江山设计,百年大计。想永保清朝延续。
嫡长子继承制度传承了这么多年,其实到现在也是一定给力的存在着的,康熙根本就没有废除这种制度,只是一个国家的君主,是需要有能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