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练习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3题。
刘勰说得好: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乃知其。”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1.依次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增 密 B.减 疏
C.增 疏 D.减 密
2.“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意在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勰是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其代表作是《 》,作者引用刘勰的话,是为了阐明_______;引刘器之的话是为了阐明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写作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3.文心雕龙 繁简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只要来自生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