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向命运挑战资料

一定要快!!!!!!!!!
2025-04-09 00:35:0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向命运挑战》教学反思
作者:戚明亮 文章出处:威海市南山小学 更新时间: 2006年09月22日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身患绝症,医生断定他只能再活两年半。年轻的霍金没有向命运屈服,靠着顽强的意志同病魔作斗争并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不仅使生命得到了延续(“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几个两年半过去了……”),而且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课文结构紧凑,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文中词句浅显易懂,运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特点突出。

我深知:略读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地提出问题,同时还要组织好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中理解课文。但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文中主人公霍金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为此,在教学中难免犯难: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课文?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我有意识地进行激趣导入,以一曲催人奋进的、给人以力量的《命运交响曲》引入课题,让学生充分欣赏曲子,教师适当地解说,从而引入本文——《向命运挑战》。然后在齐读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向命运挑战?2)是什么样的命运?3)是怎样挑战的?4)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为了解决学生对霍金的“陌生”这一教学难题,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霍金的资料,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教师也准备大量的霍金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放映并解说,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的兴趣,又解决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但是,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我自感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尽管我有意识地避开这种局面,然而仍旧躲避不了一个自己课堂教学设计中为自己设下的“框框”,一味地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忘乎所以”,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充斥着课堂、扭曲着课堂教学意图,使课堂教学显得相当被动;我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在文中找出词句,并加强理解,但在自读自悟方面,仍旧逃脱不了“包办”的弊端,不敢大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生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放与不放、放多少”方面再三踌躇,大大地影响地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下来,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有时候还真得敢于“选择放弃”(放弃某些学生可以自读自悟的内容,教学过程不必面面俱到,要相信学生;放弃教师为自己设置的“框框”,放弃“包办”……),选择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获得。再者,教师还需不断地具备有主持人的风范,在“导”字方面下苦功!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回答2: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回答3:

《向命运挑战》的作者朱长超用详实、细致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霍金这个奇特而伟大的灵魂,赞颂了霍金不向病魔低头,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努力工作,克服了疾病带来得困难。

读了《向命运挑战》一文,我很有感触,我和霍金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霍金在生病时还坚持锻炼与学习,这一点是许多人都无法做到的。可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一直在激励着他前进的勇气。他在病魔的折磨下还写下了《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我平时受到一点儿的小伤就要大呼小叫。有一次,我被小刀划了一下,就疼的直喊救命,后来,贴了三个创可贴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