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作为一名“高级秘书”,这远远不够,他还必须知道如何提点领导。剧初的时候,风尘仆仆的靖王自西山营换防回京,连家门都没敢进直接就去面见皇帝了。可是呢?皇帝正和太子、誉王赏画,闲的很,就是不想见他。
这时,太子领会圣意,说父皇正忙着呢,让靖王等着。靖王在大太阳下晒着,皇帝悠闲地跟他最喜爱的两个皇子闲聊着。高湛瞅着聊得差不多了,一边收画一边试探着问:靖王还等着呢,皇上见还是不见啊?
皇帝立刻就顺着台阶下了:看这,给忘了,赶紧让他进来吧。
剧中,高湛除了替靖王说过好话,也替霓凰说过好话。比如霓凰因为招亲未果,上请罪折子的时候,高湛说的话很明显就是在打消皇帝的疑虑。
很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高湛之所以是个好秘书,因为很多事情他看得分明。他知道皇帝的性格特点,更了解皇帝喜欢听什么样的话,却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把皇帝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不至于让皇帝在固步自封的路上越走越远。
做秘书,察言观色是基本素养,适当谏言才是进阶课程。
誉王其实是滑族公主玲珑的儿子这件事情,就只有高湛知道,梅长苏并不知道。由此也能看出,高湛不是梅长苏的人。
高湛在此事上三缄其口,几十年来,这段后宫秘事无人知晓,可得知他的素养。当然,既然是秘书中的“翘楚”,他更重要的能力是“装傻充愣”。
高湛能稳坐“高级秘书”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他知进退。面对多疑的领导,该藏拙的时候就得学会藏拙。领导需要机灵能干的秘书,但也不绝不会喜欢事事都比自己通透的秘书。所以,必要时的装傻充愣就是保护自己的铠甲。万事明于心而慎于言,方是长久之道。
剧末看到高公公依然能站在皇宫里,笑着看新帝的义子庭生和皇长子玩闹,并意味深长地对皇后说:在这宫墙之内,风从未停过。一副身经世间炎凉人生百态的坦然。
、(原文)虽然是已在皇帝驾前贴身侍候了三十多年的老心腹,又早已升任六宫都太监总管,但高湛的为人处事一向并不张扬,面对这几个年龄小上几轮的孩子,他仍是毫不失礼,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这点细节说明这位高公公虽位高权重、深得圣心。但是他却不张扬、毫不失礼、笑容可掬。谁也不得罪,礼多不见怪,谦虚谨慎的态度,对谁都恭恭敬敬,没有一点架子。这是友善,低调的态度。他清楚地知道谁是主子,谁是奴才,况且时局多变而动荡,谁又能知道谁以后得权得势执掌天下呢?得罪谁他都不好受。
2、(原文)高湛虽然一直居于深宫,但好象很清楚飞流身份的样子,把三个有地位的贵公子赶走了,却管也不去管这个阴冷少年,由着他象钉子一样竖在楼道口。
郡主找梅长苏私聊,高湛只支开三位贵公子,却不管飞流。难道公子们不比飞流显贵吗?
第一,公子哥们明白事理,也很识趣,自然不会和他一般见识;
第二,太皇太后要召见的人,是梅长苏他们,飞流不在其列,甚至高公公先前都不知道他是谁。然而他却一直跟在苏先生的身边,不离左右,此人定是苏先生的贴身侍卫;
第三,既是贴身侍卫,武功必然高强;态度阴冷,肯定不是明事理的主。
去赶他?没必要也不讨好。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
3、(原文)这一日太子誉王又在朝上发生争执,梁帝回宫后本就心情不悦,用膳时外面蝉声又起,顿时眉生怒意。小太监们吓得魂不附体,手忙脚乱地拿着粘竿四处打蝉,打到午膳结束,仍然偶有弱弱的蝉鸣在响。
内监总管高湛看见梁帝脸色越来越阴沉,心中直发慌,正没抓挠时,突然想起一事,赶紧道:“陛下,今日是静妃娘娘生辰,您不去看看吗?”
梁帝喜欢安静,连蝉鸣声都有可能惊扰皇帝,说明皇帝神经衰弱啊,想必这几十年来皇帝没睡过几次好觉。而这时候蝉声又起,梁帝顿生怒意。皇帝发怒可不是好事,所谓伴君如伴虎,说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向来会揣摩圣意的高湛怎能不知皇帝现在的心境呢?想着上次皇帝不由自主地去到静嫔(当时是)的住地,却在那安稳的睡上一觉了,恰恰正巧今天是静妃的生日。如果是以前,高湛是断然不会提静妃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主子不高兴,想着法子让主子宽心;
自己没办法让主子高兴的时候,就恰当地投其所好,化解危机。
4、(原文)“太子在做什么?”梁帝随口问道。
一个身着六品内史服色的人战战兢兢地答道:“回……回、回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在……在里面……”
“废话!不在里面会在哪里?朕问他在里面干什么?!”
“回、回陛下……奴才不、不清楚……”
高湛见他应答得实在不成体统,忙岔开道:“陛下,让他们去通知太子殿下来接驾吧?”
梁帝“嗯”了一声。高湛随手指了指刚才回话的那名内史,小声道:“还不快去!”
身为内史却不知道太子在干什么,是失职。但是如果真不知道太子在干什么,也不会如此慌张不成体统。明知太子在干什么却不说,是欺君。不管失职或欺君,轻则挨板子,重则掉脑袋。高湛又一次卖了份人情。
不过相比之下失职或欺君,还是失职罪轻一些,乌纱帽是保不住了,至少小命是捡回来了。
所以当梁帝对他的失态行为起了疑心的时候,这位六品内史,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5、(原文)“皇后也辛苦了,回宫去吧。”梁帝站起身来,面有疲色,“朕近来事情杂多,你要学会如何为朕分忧。高湛,年下新贡来的那批尾凤罗丝,朕叫赐两箱给皇后的,你送去了吗?”
高湛机敏地答道:“回陛下,今儿入库清数目误了点时辰,奴才会立即派人送去的。”
皇帝什么时候让高湛给皇后送恩赐了?没有。
然而这个时候,高湛机敏地跟皇帝一唱一和。
这摆明了皇帝要这个时候做个和事老,一方面帮静妃开脱了,另一方面又安慰了皇后。
这是表明一个态度:皇后毕竟是皇后,这尾凤罗丝,朕别人不赏赐,偏偏赏赐给皇后你,足以证明皇后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皇帝给皇后找个台阶下,深谙其理的高湛更是从容应对,找的理由也不过不失。
6、(原文)看着看着,这位六宫都总管总是低眉顺目一团模糊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表情,那是暗暗下定决心的表情。
高湛知道,明确选择最终立场的时候已经到来。
“禀娘娘,是左中丞东方峙……”靠近了静妃身后,他只低声说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说完之后,便蜷起身子,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结果。
此时高湛已经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朝局。明显已不是当初太子和誉王争储夺嫡,梁帝独大的时代了。现在这个时局,梁帝和新太子景琰是对峙的,输赢已成定局。若这个时候还不表明立场站好队,恐怕将来老命不保。
静妃真的就如表面那样平静如水,那般善良通达吗?
恐怕在这深宫之中,若不懂得权衡利弊、武权弄术,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静妃这个时候想要做的,就是要保证自己的儿子稳稳坐上皇位。那么眼前的这个静妃,就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事隐忍,明镜高悬的静妃了。
任何有碍于太子登基的人或事,都是她的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
高湛对老皇帝的忠心,也止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