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城
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河北省是中国现存长城最多的省份,境内存有的各个朝代的长城,以明代长城最为著名,可以说,明代长城的精华在河北。
河北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怀安马市口,全长2000多公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区段,全线有关隘、敌楼、战台、边门、烽火台等不计其数。
二、清东陵
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东陵地处遵化县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南麓,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故名东陵,陵园大小建筑580座,占地78平方公里。 它和清西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代封建帝王及其后妃陵墓的建筑群。
三、清西陵
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
四、京杭大运河
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7千米。
五、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扩展资料:
如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申报双遗产,自然遗产项目之审查首当其冲。按照2005年2月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修订)规定,文化遗产六条评审标准和自然遗产四条评审标准已合并为十条,即原主要适宜于自然遗产的完整性原则现在也适用于文化遗产,这更增加了申遗难度。
《国家预备名录》指出,申遗项目如确实同时符合双遗产标准,应先按自然遗产申报,而申报则要求遗产地属于原物、原生状态、原始环境,申报成功后更要永久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申报双遗产应选好对接标准。经“世界遗产专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员赖斯先生初步确认,五台山至少符合世界遗产的三项评定标准,完全具备申报世界双遗产的条件”,即:
1、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第二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设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2、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第四条:可作为一种建设或建设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3、自然遗产评定标准第二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4、另符合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第五条之半条: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所以,自然遗产评定标准第二条究竟与文化遗产评定标准之第二、四条之间哪条更能互补双赢,颇值考量。
(三)剔除观念误区,力避贪多求滥。编写申遗文本应突出最强项并说透写清,即选准某一项就充分展开论证,并利用国际比较学,通过列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式,对世界同类遗产进行直观类比,以凸现优势。
(四)继续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赖斯先生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中有特点的地方是双遗产。目前世界遗产分布不均,且文化遗产偏多而自然遗产偏少,所以自然遗产的申报相对占优势。但是申报必须有细致、科学、扎实的基础作为支撑,做到既要充分调查,更要科学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