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2025-04-05 21:20: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答案是D。
这里有个乘数效应。政府转移支付50亿元,那么这个行为本身不会影响预算盈余(直接退税于民)。
但是居民有了50亿元的额外收入,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他们会储蓄10亿元,消费40亿元。而消费出去的40亿元被另一拨人赚到,他们又会储蓄8亿元,消费32亿元;消费的32亿元又被另一拨人赚到,又……
于是,消费的40亿元,到最后创造了40+32+25.6+…=40*(1+0.8+0.8^2+0.8^3+…)=40*5=200亿元(等比数列求和)。
这个5就是乘数效应的乘数因子。简单计算式是1/(1-边际消费倾向)。
由于政府税率是25%,则消费税收入为:200*25%=50亿元,所以预算盈余增加50亿元。

回答2:

A
会使得雇主减少劳动雇佣量,或者减少劳动的使用时间,因为劳动价格上升了,对劳动的需求也就会下降.
B,问题不清楚
C
这种法律会破坏原有的要素市场供求平衡,雇主的情况当然变坏了,但雇员情况也不会变好,因为从整体看,雇主会减少雇佣劳动数量,就意味着一些雇员将失业,使得劳动要素市场达到新的,较低的均衡点.
D
工资水平升高了,就业水平下降,失业率增高.
E
基本不会,因为如果雇员认为没什么价值,可是对雇主来说,成本确实提高了。

回答3:

回答4:

定义:
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