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超级军旗机的发展沿革之前,不能不附带一提它的老前辈——军旗(Etendard)机。军旗机的诞生系源于法国空军在1953年7月所提出的一纸设计规范;针对此需求,达索公司正式提出装用2具涡轮机械公司佳彼佐(Gabizo)喷射发动机的神秘XXⅫ之设计案,此外达索公司亦自行斥资开发装用一具SNECMA(法国国营航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阿塔发动机的神秘XⅪV。道两架飞机分别于1956年7月23与24日首肮。在此同时,北约盟国正寻找一种轻型战斗机,于是在各国资助下达索公司展开神秘XⅪV设计方案,考虑装用布里斯托(Brist-OL)公司的奥菲斯(0rpheus)发动机。
这二种设计日后分别成为军旗Ⅱ、Ⅳ与Ⅵ。
最后法国并未选用军旗Ⅱ机,而北约盟国也舍军旗Ⅵ而选择意大利菲亚特(Fiat)的G.91。但法国海军此时正筹建排水量各为24100吨的两艘航舰——克里蒙竣号与而富熙号,并寻找合适的舰载机。单发动机推进的军旗Ⅳ恰符合法国海军航空除的需求。
于是达索公司便顺利地获得建造7架原型机的订单。这些型号定为军旗ⅣM[M即为海军(Marine)之意]飞机,自1958年5月起陆续展开首航。
原型机有2架的设计与其他的不同:3号原型机装用劳斯莱斯(Rolls.Royce)亚方(Avon)51发动机,而非亚塔发动机;而在1960年11月首航的7号原型机其实则是军旗ⅣP照相侦察机的测试机原型机。
在随后签署的公约中,达索公司同意自1961年12月与1962年10月起,分别开始将69架军旗ⅣM机与21架军旗ⅣP机交付绍法国海军航空队。两种飞机均于1965年10月交付完毕;至1978年,有4架ⅣM机被改装为ⅣP机,以补充损耗。 超级军旗机绝地反攻
在1960年代末期,SEPECAT公司美洲虎(Jaguar)攻击机的海军衍生型——美洲虎M曾披视为军旗机的当然后续机种。1969年美洲虎M进行首航,两年后承制美洲虎的法国厂商布雷盖航空公司并入达索,组成达索-布雷盖公司(以下简称达索公司),情况也于此时急转之下。一方面是英国并不赞同生产美洲虎M,再加上法国海军对此种飞机的性能与节节高升的价格不甚满意。且依据原先的计划,在1977年之前必须有100架新的海军攻击机进入服役阶段,但法国海军则认为以其发展进度来估量,在1980年之前只有18架美洲虎M可供使用。
在1972年,达索公司更提出舰载型幻影F.1的设计,以取代法国海军航空队的LTVF-8E十字军(Crusader)机从事空优任务,并暗示幻影F.1同样能执行原计划由美洲虎担负的任务。同年3月,达索公司更提出「超级军旗机」计划,也就是以亚塔8K50取代军旗机上原有的亚塔8C发动机。然而仅在数个月之后,此计划已转变为建造一种全新而非部分改良的超级军旗机,以取代军旗机。但当时堪与美洲虎竞争的机种却不是超级军旗机,而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的A-4天鹰与LTVA-7海盗Ⅱ攻击机。
此时法国海军航空队选择新的舰载机种计划经费在16亿法郎(合3亿2,000万美元)以下,供选择的方案有:50架美洲虎(包括10架双座教练机),75架全新的A-4天鹰机,或者是100架经过整修的二手A-4天鹰机。由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提议以156万美元的飞离单价提供二手A-4天鹰机,与美洲虎286万美元的单价相较,确实具备更大的竞争潜力。法国政府又在1972年否决了订购超级军旗的拟议,使得天鹰机中选的机会更加浓厚。但两个月之后,情况又有新的变化,海军航空队竟选用了超级军旗机。超级军旗机已拥有改良主翼、新航电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与龙舌兰(AGAVE,法文「舰载警戒机雷达」的缩写)雷达,但却被视为仅是军旗ⅣM的改良型。不过当时确实仍未决定应选用何种惯性导航系统,而且,一直到1973年3月才决定采用亚塔发动机。
但是超级军旗机的发展并非到此为止。其最初设计与军旗ⅣM有90%的共通之处,达索公司乃希望藉此提供一种类似于军旗ⅣM而较廉价的机种,但是超级军旗机之设计几经修改,竟然成为一分新的机种,与军旗ⅣM相异之处反而达到90%。当然成本亦因而大为提高,但是法国政府与军方均欣然接受这种情况。1973年,达索公司接到100架超级军旗机的购买订单。第一批60架飞机包括零件,支援设施及研究发展成本在内,每架平均成本为2,930万法郎(合706万美元);而后续的40架因毋需将研发成本计入,每架单位成本仅1,420万法郎(合342万美元)。 由于物价波动的影响,在1975年中期之前已有人建议将超级军旗的订购量删除20到40架。同时基于财务上的理由,计划中的生产速率也由每月2.5架减为2架,但计划服役日期仍维持原案——订为1977年9月。法国政府于1974年拨款制造10架超级军旗机,随后在1975及76年分别再购买20架与6架(已较原先计划减少30架)。在1977至82年的国防计划中,原预定增购44架超级军旗机,使其总数累积至80架,但随即被删除5架,至定案时最后的总采购量再降为71架。亚塔8K50发动机的订购也是一波三折,仅在1977年间订购量即由125具减至95具。
超级军旗机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原军旗机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及主翼加以改良,在原型机阶段即以不同的飞机分别针对此三项改良进行测试。用以进行性能测试的超级军旗01号机即由原军旗ⅣM68号机换装亚塔8K50发动机及超级军旗机特有的机鼻而成,其他部份则与军旗ⅣM机并无二致。超级军旗01号机于1974年10月28日在伊斯特(Istres)首航,达到13,410米飞行高度以及1.18马赫(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在此次飞行后,已有某些人士认为超级军旗机定可胜任空对空任务。数月之后,超级军旗机已确定为法国在1980年代之前使用的唯一舰载定翼机,也就是说它必须兼具空对空与空对地作战性能。
另外5具另用于超级军旗机发展计划的亚塔8K50发动机,则全部供超级军旗02号机(即原先的军旗ⅣM18号机)装用。这架飞机于1975年3月28日在依斯特首航,机上的新设备有完整的导航/攻击系统以及经加长的鼻轮起落架,以做为导航与武器测试机。其实超级军旗03号机(原军旗ⅣM13号机)较02号机更早升空,这架于1975年3月9日在萨佐(Cazaux)首航的飞机除了主翼外,其余机身部分与军旗ⅣM完全相同。
03号机在克里蒙梭号航舰上进行90次起降测试后,主翼即被拆下换装于0l号机上,此时0l号机也装置了新的导航/攻击航电系统。01号机于1975年10月3日再度进行飞行时,几乎已与量产型超级军旗机无异。不过在1977年1月,02号机于克里蒙梭号进行第2阶段航舰测试前,原先设于军旗ⅣM机垂直尾翼中段前缘的空速管已自两架原型机上移除。此外,这两架原型机与早期的量产型均未如其他超级军旗机一般,在垂直尾翼上方两侧设置显着的极高频全向测距(VOR)天线,不过进入服役阶段的超级军旗机凡未设置极高频全向天线者均于1980年之后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