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不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老少边穷地区是指多位于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如西藏、新疆、青海、安徽、甘肃、宁夏、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和中东部的沂蒙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秦岭大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井冈山地区和赣南地区,在老少边穷的界定中,是以县(市)作为基本的区域单元。
老少边穷地区总共1019个县(剔除重复县)
折叠发展水平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01年老少边穷地区县均国内生产总值13.42亿元,是全国县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县均地方财政收入6014万元,是全国县市平均水平的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74元,仅及全国县(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74元,为全国县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农民人均纯收入1779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县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为19个,比全国县市平均水平少25个,低57%。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01年第一产业比重为33%,比全国县市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
在四个类型区中,老区县的总体经济实力较强,欠发达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边境县的经济规模最小,但由于人口稀少而人均水平较高,如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均是最高的。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的是边境县,为48%,其次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折叠农业生产
据统计,2001年老少边穷地区的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9%,而全国县市的这一比重为4.4%。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1055瓦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43.3%,比全国县市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每亩耕地的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和地膜使用量分别为21.80公斤、0.67公斤、0.48公斤,分别比全国县市平均水平低23%、22%、5%。从农业生产效率看,2001年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09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耕地产出率为526元/亩,比全国县市平均水平低21%;每亩粮食播种面积的产量为267公斤,比全国县市平均水平低14%。其中老区县的农业生产投入和生产效率是最高的,欠发达县最低。边区县的机械化程度虽然较高,是惟一高于全国县市平均水平的区域,但农业生产效率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