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
在孔子看来,“启”和“发”是具有不同语义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启”用于弟子经过自学、思考,对某一问题不能解决,但有了强烈要求的时候;“发”用于弟子经过自己的专研之后,对某一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是不深的时候。“启”和“发”都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老师的“启”和“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力。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重在激发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我们应利用这种思想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启发式”教育是一条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从这种教育模式来看当今素质教育该如何提升?
孔子才是提出素质教育的先贤
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强调的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则表现为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以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为特征,也就是要“想学”。促进自主学习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自尊、自信或自主感、责任心等内部心理因素引起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关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提供的理论也和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思学合一”、“因材施教”等,这是孔子对学生自主学习启发所采取的教育手段。
孔子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有许多精辟的阐述。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他一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另一方面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孔子认为“思”和“学”的关系是:只学习不思考是不对的,只思考不学习也是不对的,应该在广博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且善于了解和分析学生不同情况而因势利导。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高深的理论)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受教育者由于天赋资质的不同,以及后天受到的教育和主观努力的不同,形成各自的差异和特点。宋代朱熹概括孔子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学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之称。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和差异,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养,这是符合今天教学上照顾个别差异原则的。
提倡中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强调老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灌输”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人们常用韩愈的《师说》中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韩愈的说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传授知识。确实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要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但这样的主导教学会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就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其实韩愈在《师说》里还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他想要达到的境界其实就是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老师,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是怎样的呢?教师应该是一根指挥棒,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数量,关键在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引导。
分分分不再是学生的命根
三、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
我们想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读书,不会思考的、毫无创造性的学生。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运用他们具有的创新思路去改造这个社会。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只有在深厚的基础理论之上,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孔子认为为学要“上学下达”(《论语.宪问》),要达到“上学下达”除了上文提到的学思结合还要拓宽知识面。孔子提倡“多闻”、“多见”,他认为“多闻阙疑”、“多见阕殆”(《论语.为政》),到处皆学问。但是,博学也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孔子说:“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他强调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见识多,思路广,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解决问题就能左右逢源;在博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主攻方向,“一以贯之”,树立独树一帜的知识结构体系。当然也还要时时的温故而知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突出,“启发式”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循序诱导启发,在原有思维观念基础上,不断提炼、加工、改造,终将培养出综合能力优秀的时代所需人才。
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应积极从以上三方面深化孔子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为未来塑造更多更优秀的可用之才。
素质教育的深化,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