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不仅提供杂草生长发育的能源,还对杂草的生长起调节作用。因而杂草的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弱及光质关系密切。
大多数稻田杂草光照越强生长越好,如牛毛毡,在秧田或直播田中,因前期秧苗覆盖面小而生长迅速,而在水稻分蘖、封行,田间遮荫以后,牛毛毡生长即受到抑制;当遮荫达到自然光的70%~80%时,牛毛毡开始枯死;而水稻收割后,田间没有遮光,牛毛毡重新盛发。眼子菜在遮光50%时生长也受到影响,侧枝很少扩展。长瓣慈姑在裸地与稻田中个体生物量有明显差异(当然也包括杂草与水稻之间的竞争因素在内),在稻田生长较差,而在密植稻田生长更差。
光对杂草生长的影响,是与温度、水分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影响。高光强下高温、低光强下低温,光合效率最大。如水芹,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的植株有2.3千勒克斯的光补偿点,暗呼吸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5℃时光合效率最大。光合效率还与土壤水分有关,杂草植株萎蔫时会迅速下降。
若干稻田杂草不耐强光照射,如鸭舌草,叶片大而薄,易被强烈的阳光灼伤,所以鸭舌草适宜与水稻共生,裸地极少。强光也会使金鱼藻等杂草死亡。
不同光质还影响杂草的生长发育,如稗草,蓝光比白光和红光明显降低其高度和重量,但对生殖发育影响较小,分蘖及穗数并未下降。鸭舌草在经水稻叶片过滤的漫射光下生长较完全直射的阳光下生长为好,因此,在裸地很少有单一的鸭舌草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