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出自明代皇甫汸所撰的《眀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王君墓表》。
也就是说,这段话是皇甫汸为明代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王(谷祥)君墓碑所撰写的文字中的一段。
题主所引,文待诏后,阙一“方”字,该段话完整当如下:
先是文待诏方负重名吴人士多因之起誉君尤所亲爱其所否者余安定与黄江夏耳。
断句:
先是,文待诏方负重名,吴人士多因之起誉,君尤所亲爱;其所否者,余安定与黄江夏耳。
这段话中的文待诏,或指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词语解释:
先是: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
方,此处作“正当”、“正在”。
重名:盛名,即很高的声望、很大的名气。
亲爱:亲近喜爱。
余安定、黄江夏,指余氏与黄氏两人,未知其详,抱歉!
翻译:
此前,文徵明盛名正旺,吴地人士多借助文徵明来拉抬自己的声誉;对于文徵明,王君特别亲近喜欢。王君持否定态度的有二位,一是余安定,一为黄江夏。
先是,文待诏方负重名,吴人士多因之起誉,君尤所亲爱;其所否者,余安定与黄江夏耳。
此前,文徵明盛名正旺,吴地人士多借助文徵明来拉抬自己的声誉;对于文徵明,王君特别亲近喜欢。王君持否定态度的有二位,一是余安定,一为黄江夏。
断句的话就是分清原句中的主谓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