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思文言文翻译如下: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
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
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但凡要是看书,要把读书用的桌子整理,让桌子干净平稳,将书本整齐地竖放,让身体坐正,面对书本,缓慢安祥地阅读字句。仔细从容分条明细地阅读。要念得字字响亮,每一个字都不要错读,不要少读一个字,不要多读一个字,不要把字词颠倒,不要不明文章,胡乱理解内容,只是要多诵读几次,自然而然的就上口了,隔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所以如果书读的熟悉了,不用看解释说明,自已就明白书的大意了。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便是心到,眼到,口到。如果没用心,眼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专心,只是在扮作有感情朗读,就不会记忆深刻,就算能暂时记下,也不会记的很牢。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用了心去读了,眼和口难道不会跟着到吗?
作品简介与赏析
熟读精思是指学习必须遵循记忆与思维相结合的规律。南宋朱熹提出的一条学习原则和方法。
《朱子语类》卷十:“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认为记忆(熟读与思维(精思)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记忆的基础上思维才会“通透”,在思维的参与下记忆才能“精熟”。指出记忆能“助其思量”,如果“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脆髋不安。似请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
(同上)同样,思维有助于“知其意味”,“若只是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细。”(同上)只有两者协同工作,“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同上)熟读的关键是“熟”,“熟时一唤便唤在目前”(同上)。
精思的关键是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一要“自诘难”,即检查自己的怀疑是否有根据;二是“以众说互相诘难”,即比较不同观点的异同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