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彼此之间没有了共同语言,所以孩子才不愿意跟自己聊天。其实不然,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无论孩子多大年龄,都愿意跟父母坐在一起聊天,哪怕大家说的都是废话。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5点:
1、在家长的眼里,只有学习最重要,其它一切事情都不重要;
2、似乎孩子所有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很少重视孩子的想法;
3、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但对自己的要求很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强迫孩子必须做到;
4、和孩子聊天时,总是心不在焉,孩子问了好几遍,才随口回应一句;
5、总是喜欢讲一些大道理,很少关心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做一个假设,倘若你跟你的父母没有血缘关系,你愿意跟你父母这样的人来往吗?血缘在某些时候不过是一种束缚,甚至是一种负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在父母面前很内向,不怎么说话,但只要离开了父母,在人群中还是非常喜欢说话的,特别健谈。这样的人,实际上就是被父母压制的原因,他们在父母面前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只有离开了父母才敢把最真实的一面显露出来。
如果一个人和好朋友在一起非常喜欢聊天,而和父母在一起就沉默寡语,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其实我们越长大越不喜欢和父母交流,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代沟问题。
01.父母并不能够理解我们的疲惫
父母和我们所生长的年代不同,在他们眼中,所谓的疲惫更多是身体上的劳动,是能够切身实际感受到的苦。而我们这一代人生长条件还算不错,并没有过多的物质不足,相反,更多的是关爱和陪伴不够多。
在父母眼中看来,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而当我们毕业之后,也能够找到一份他们认为不错的工作。
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这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了,这种环境也是他们所渴求的。
所以他们并不能理解我们所说的累是什么意思,他们只会觉得我们现在的环境已经很好了,压根没有觉得累。
所以每当我们偶尔会说自己压力大的时候,父母总是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条件这么好,还说自己过得不快乐。所以如果我们向父母倾诉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太当一回事,反而会将我们现在的不如意归咎为之前我们不够努力。
这恰恰给了他们一个理由去抱怨,说我们之前不知道努力的重要性,现在后悔也来不及。
我们并不能得到想要的安慰,反而会让自己更加不自信,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去分享自己生活的兴趣。
即使我们在非常疲惫的时候、需要找人倾诉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去找身边的朋友去吐露心事。
朋友们反而更加能够理解我们的心情与处境,因为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经历。
02.我们没有好消息能够传递给父母
有人说我们都习惯性地和父母去说一些好消息,我们不想让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担心。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压根没有过多开心的事,能够和父母一起分享。
我们想要和父母去报喜,让他们为我们感到骄傲或自豪,或者是让他们能够感到安心。
所以我们会告诉父母自己工作还不错,能够得到同事的赏识,和大家相处得都非常愉快或是自己又学会了什么技能,收获了什么成就,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想与父母去分享的东西。
但如果我们工作的并不顺心,这并不是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和谐。
那我们和父母之间能够聊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偶尔打电话,开头总是吃了吗,结尾总是多穿点衣服,注意身体。
除此之外,再仔细想一想,我们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及时地分享给父母,甚至连发一条消息都没有话说。
之前有一位朋友说,他是一个特别注重家庭观念的人,所以即使他在外面上大学那会,也经常固定给父母打电话。
和父母分享自己在学校的趣事,又新交了几个朋友,食堂的饭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开心的事。
但当他工作后,这种固定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他工作非常忙,另一方面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开心的事,能够和父母讲了。
他说,之前上大学那会是觉得自己每天过得都很有活力,所以就会有非常强烈的分享欲。
但工作之后,不顺心的时刻远远多于心情舒畅的时候,而他又必须要学会去自己消化这种情绪。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不愿意去和父母进行沟通,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消耗负面情绪。所以和父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父母也知道他工作忙,并没有过多打扰他。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也许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少,但无论如何都要记得,家庭始终是我们幸福的港湾。
和父母在一起聊天,不仅可以分享喜悦的事,也可以撒娇说自己遇到了不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