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尧都区到洪洞的沿途经过哪些地方

2025-04-20 06:10: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临汾尧都区到洪洞的沿途会经过以下地方:尧庙镇、扶绥镇、圣水乡、禹王祠镇、介休市、闫庄镇、五台镇、韩庄镇、左权县、夏陵镇、大禹故里、赵城县、沁县、悦城镇。

回答2:

天街、北羊村、甘亭、师士村,上桥、下桥、左南、左北。

回答3:

两个地方就挨着,大概有30KM左右!坐汽车的话,大概1个小时,火车的话20来分钟就到啦!

回答4:

尧都区
百科名片
临汾市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临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黄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称晋南重镇,现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有国土面积 1316 平方公里,辖 6 乡 10 镇、 9 个办事处, 381 个行政村、 44 个居委会,人口为 741047 人。尧都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同蒲铁路复线贯通南北,大(同)运(城)高速公路横跨全境。发达的公路网不仅直通临汾市17个县市,而且连通陕、豫、冀等临省。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公共汽车16条线路通车旅程400余公里。

目录[隐藏]
得名缘由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特征
资源特点
交通建设
旅游资源

[编辑本段]得名缘由

从临汾市尧都区西南行约25公里,就可以看到群峰叠起的神话胜境姑射山。姑射山自古即为著名的道教圣地,早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就描述过这里的神仙,说姑射山中有神人,肌肤如冰雪,神态如处女,不吃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南岸有座古城邑,以在平水之阳,故名“平阳”。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临汾市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临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黄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称晋南重镇,现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有国土面积1316平方公里,辖6乡10镇、9个办事处,381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人口为741047人,其中乡村人口432543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尧都区尧都区辖9个街道、10个镇、6个乡:解放路街道、鼓楼西街街道、水塔街街道、南街街道、乡贤街街道、辛寺街街道、铁路东街道、车站街街道、汾河街道、屯里镇、乔李镇、大阳镇 、县底镇、刘村镇、金殿镇 、吴村镇、土门镇 、魏村镇、尧庙镇 、段店乡 、贾得乡、贺家庄乡、一平垣乡、枕头乡、河底乡;滨河办事处(临汾经济开发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春秋时期,平阳一带是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但随着新兴私家贵族的兴起,代表没落宫室势力的羊舌公族走向衰亡。西汉仍置平阳县,县治在今尧都区金殿镇。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都,郡治在平阳县。晋永嘉三年(309年),汉王刘渊特将国都从蒲子县迁至平阳,并重筑陶唐金城,意在以帝尧自我标榜。这年友人在附近的汾河中得到一方玉玺,刘渊认为是河献祥瑞,故改元“河瑞”。317年2月,石勒攻破平阳,纵火焚其宫室,刘汉都城顿成灰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平阳县治移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区。尧都区
平阳是山西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的古文献中就有“尧都平阳”的说法。尧的传说应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华夏民族文化的产物,到春秋末,儒家又以尧为上古圣王和理想人格的楷模。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尧的美德和功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始祖。
目前,尧都区有关尧的古迹除了大家熟知的尧庙外,还有位于郭行乡的古帝尧陵。尧庙南边的伊村传为尧初生时所寄“伊长儒之家”。村西土丘上存有“帝尧茅茨土阶”碑,这是根据古籍记载有关陶的故事镌立的。相传尧当年住在茅草搭建的宫廷中,在宫前的土阶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草,这种草每月初一开始生长一个豆荚,到月半长出15个,从十六以后又每天落一个豆荚,到月底落完。如是小月29天,那么就只剩一个豆荚焦枯而不落。尧就据此发明了月历和纪年。
在尧都区东还有个村庄叫康庄,也叫康衢庄。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见小孩子们在唱《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召舜,禅以天下”。
在康庄村边还有“击壤台”遗址。原有大碑刻“击壤处”三大字,另有一碑刻《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为颂扬尧时天下太平,壤父击壤于道中的历史故事而建的纪念地。
“尧都平阳”的传说和这里丰厚的尧文化资源,成为今天“尧都区”命名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平阳一带是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但随着新兴私家贵族的兴起,代表没落宫室势力的羊舌公族走向衰亡。 西汉仍置平阳县,县治在今尧都区金殿镇。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都,郡治在平阳县。晋永嘉三年(309年),汉王刘渊特将国都从蒲子县迁至平阳,并重筑陶唐金城,意在以帝尧自我标榜。这年友人在附近的汾河中得到一方玉玺,刘渊认为是河献祥瑞,故改元“河瑞”。317年2月,石勒攻破平阳,纵火焚其宫室,刘汉都城顿成灰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平阳县治移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三年,又改为临汾县。“临汾”,又名汾城,原为战国古邑名,旧址在今襄汾县。金代兴定四年(1220年),分出临汾县河西地区置平水县。中国文化史上闻名的“平水版”雕版印刷术、平水木版年画及格律诗押韵标准《平水韵》等都产生于这一地区。明代,平水县又并入临汾县。历代与临汾县同城而治的上一级行政机构有:隋代临汾郡、唐代晋州、宋代平阳府、元代晋宁路、明清平阳府。1912年3月,山西省军政府裁平阳府,留临汾县。1949年以来,临汾县为临汾专区、晋南专区、临汾地区驻地。1971年,临汾县改为临汾市(县级)。2000年,临汾地区撤地设临汾市,原县级临汾市改为尧都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
尧都区三年,又改为临汾县。“临汾”,又名汾城,原为战国古邑名,旧址在今襄汾县。金代兴定四年(1220年),分出临汾县河西地区置平水县。中国文化史上闻名的“平水版”雕版印刷术、平水木版年画及格律诗押韵标准《平水韵》等都产生于这一地区。明代,平水县又并入临汾县。历代与临汾县同城而治的上一级行政机构有:隋代临汾郡、唐代晋州、宋代平阳府、元代晋宁路、明清平阳府。1912年3月,山西省军政府裁平阳府,留临汾县。1949年以来,临汾县为临汾专区、晋南专区、临汾地区驻地。1971年,临汾县改为临汾市(县级)。2000年,临汾地区撤地设临汾市,原县级临汾市改为尧都区。 2000 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临汾尧都区至今。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境内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中部为断陷盆地,汾河纵贯南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