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在生物群落中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种群数量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寄生在田鼠体内,使田鼠发生瘟疫.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5)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垂直结构
(2)环境容纳量(K值)=
(3)寄生
(4)第一 14.5%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