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的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
根
梨实生砧木苗主根发达,侧根少,经移栽或苗木定棺后,侧根增加。新定植幼树,1~2年,垂直根生长占优势,以后水平根生长逐年转强。大树以后,基本无明显的主根,幼树时形成的垂直根,有的已经枯死,即使存在,粗度也不及水平根。大树根系向土壤下层的分布主要是水平根上发生的垂直根或斜生根。
梨的根系分布比较深,可达2m以上,大量的水平骨干根和须根分布在距地亩15~40cm处,50cm以下须根逐渐减少。根据调查,距树干1m处,根主要分布在地面下10~30cm的土层中;距树干3m处,根主要分布在地面下20~50cm的土层中。
梨的根系每年有两次生长髙峰。春季土壤解冻,土温达0.5T时,根开始微弱生长;当土温达到5尤~6尤时,新根开始生长。春季根的生长约比新梢生长早1个月,开始生长缓慢,随地上部中、短梢叶片大量形成,根的生长明显加快,到长梢生长停止时,约6月上、中旬,根的生长出现第一次高峰。以后生长减弱,至9~10月果实采收后,根的生长转强,出现第二次髙峰。但第二次髙峰比第一次无论在生长速度还是发根数量方面都弱得多。以后随气温的下降和落叶,根的生长逐渐减弱至停止。
芽
梨芽均为单芽,花芽为混合芽。花芽萌发后,先抽生一段短枝称果台,有时这一短枝极短而无叶片,在其顶部着生花序,开花结果。•
叶芽,梨的叶芽上一年形成、第二年春萌发,它的全部发育过程可分为芽原基出现期、鳞片分化期、质变期、夏季休眠期、冬季休眠前雏梢分化期、冬季休眠期、冬季休眠后雏梢分化期。在新梢生长的同时,叶腋出现新的侧芽原基;在新梢停止生长前,由新梢顶端形成顶芽原基。侧芽原基出现后,即开始鳞片分化。新梢停止生长时也就是顶芽鳞片的分化期。鳞片分化期之后,即为质变期,也就是芽鳞的生理分化期。一个新形成的芽,能否分化为花芽,主要决定于鳞片分化期以后的1个多月的时期;如果内外条件适合,芽就分化为花芽,否则芽即进入夏季休眠期,直到秋季以后芽进入冬季休眠前维梢分化期。到落叶结束,分化的雏
梢上具有3~7个叶原基。落叶以后,芽进入冬季休眠期。第二年春季,随气温上升,芽又开始雏梢分化,即为冬季休眠后雏梢分化期。
梨萌芽力高,成枝力较低,但品种间髙低不同。梨一年生枝上的芽,绝大部分可以萌发,这与梨芽鳞片多、芽轴长、芽内雏梢节数多有关。这种结构的芽可以看做是一个短枝,因为短枝的顶芽是不会不萌发的。品种间成枝力的高低与芽的发育也有一定关系。凡侧芽大,芽鳞片多,芽轴长,则芽在萌发时芽内雏梢节数多的品种成枝力一般较低。
叶芽在春季萌发的过程长。芽从萌动到萌发(叶尖露出芽外)经过20余天。当芽萌发时,芽内雏梢节数可达13~14节3由于芽内分化的雏梢节数多,所以一个有13~14片叶的新梢,其叶片全部是在萌芽前分化的。因此梨在萌芽过程中就巳决定了中、短枝的叶节数。
梨的花芽类型、着生部位、果枝种类与苹果均相同。梨虽然也以顶花芽结果为主,但腋花芽的多少,因树种、品种而有较大差异。
花芽分化过程与苹果相同。花芽形态分化比苹果略早而集中。在江苏省花芽大量分化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
春季,花芽的膨大时期较长,但从萌芽至开花的时间很短,从现蕾至开花往往只有5~7天。梨的花序为伞房花序。开花顺序是边花先开。一个花序的花朵一般有5~7朵。中国梨大部分品种花序下无叶,少数品种有1~2片叶,所以中国梨在初花期基本是不展叶的。到盛花期后,果台副梢和叶芽新梢上的叶才初展。西洋梨花序下有3~5片叶,开花前即有较多的叶展开。
梨每一朵花自开花算起,有授粉能力的时间约为3天,以开花的当天和第二天受精能力最强。人工授粉宜在初花期后1~2天进行。
枝
中国梨新梢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未来长成长枝的,芽萌发后,新梢迅速加长生长,为第一生长阶段。此期形成新梢具有盲节的一段,这段新梢是芽在冬季休眠前分化的。之后,为冬季休眠后至萌芽前分化的雏梢分的加长生长,为第二生长阶段。这段新梢叶腋具有充实的侧芽。第二生长阶段之后为第三生长阶段。这段新梢是萌芽后在芽外分化的,侧芽也比较充实;最后新梢形成顶芽,停止生长。第二、第三生长阶段形成的新梢之间的交界处,节间较短,叶片小,芽也较小,据此可以区分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
可以根据新梢所具有的生长阶段划分新梢。只具有第一生长阶段的新梢为短枝,长度—般不超过5cm;具有第一、第二阶段的为中枝,长度为5~30cm;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的为长枝,长度一般在30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