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是什么?

2025-04-04 07:33: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准备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准备工作是指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之前所进行的组织准备、资料准备、工具和用品准备等方面的工作。

组织准备包括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制订工作计划,组织技术培训等工作。领导机构一般由县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牵头,从各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资料准备包括调查底图、最新的航片或正射影像图、权属证明文件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工具和用品准备包括必要的测绘仪器、文具和调查表格的制备。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申请

具备调查条件的县(市),要由县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报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后才可开展调查工作。申请书的内容应包括:全县的基本情况;需用的图件资料和技术条件;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步骤和方法;时间安排及经费预算等。组织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设计书(或技术方案),最好附在申请书后一同报批,也可另外单独报批,经批准后,按设计书的技术路线、方法、要求开展调查工作。

三、外业调绘

外业调绘是指在研究航片或地形图与地物、地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的外业判读、调查和绘注工作。主要是把室内判读不能确定或航片上影像不清楚的地物调查清楚,描绘正确,并对室内判读的地物实地进行检查核实,还包括新增地物的补测、补调。

四、外业成果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成果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全面检查,地级进行初步验收,省级进行验收。外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等内业工作。地级对县级成果的初步验收,抽取占全县图幅数25%~30%的图幅进行检查;省级对县级成果的验收,抽取占全县图幅数5%~10%的图幅进行检查。

五、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采集

土地利用现状图形数据采集是指将外业调绘并经清绘后的成果图进行数字化,取得土地利用现状数字图件的过程。其步骤包括:①图件扫描;②扫描纠正;③图形矢量化。

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采集是指将土地权属、地类代码、注记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属性数据按照《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软件规定格式录入的过程。

六、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

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均由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软件自动完成,但必须按照理论控制面积进行平差。

七、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是指用数据库系统软件提供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将经过编辑处理的空间数据进行入库处理,建成数据库运行管理系统。其步骤是:①数据字典和数据索引的生成;②图形与属性数据库的建立;③软件系统与数据的融合检查;④数据库系统运行测试。

八、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是指系统总结整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文字报告。它的内容包括:①调查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②调查工作情况;③调查成果及其质量分析;④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和建议。

九、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的检查验收实行预检和验收制度,即由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进行预检和省土地管理部门进行验收。

十、成果资料确认及上交归档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后,报国土资源部确认。最后进行成果资料的上交、归档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