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明历史,主要的文化传承有许多,但儒家文化从汉朝开始甚至更远,对忠孝礼义都非常的认可。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老百姓的道德标准规则,都是以忠孝仁礼为标准。
一个朝代的统一后,需要是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光用武力是不全面的,还需要人们的信仰,从根本上得到国泰平安,繁荣昌盛的目的。
虽然李治不是长子,但这三个孩子中。他学习的是《孝经》,李世民通过观察他的行为及表现,是不是符合像他说的那样。 他对这个孩子非常的满意。 长子,想杀自己的老师。连自己的老师都想杀的人,什么事干不出来?
李世民身上生浓疮,他的小儿子用嘴给他吸出来。
他出去打仗的时,这个小儿子非常担忧他的安危,要求随从每天都要汇报他的消息。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
治理江山则需要一个仁心宅厚的人,无论是对江山还是对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情。
仁者无敌,得人心者的天下。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智慧过人,如何不能辨别这一切呢?
他深深的知道一定要选好接班人,如果这个接班人选不好,江山社稷稳固不了也长不了。
这三个儿子当中做比较,让李世民最放心的还是李治。再加上很多大臣们也明白的看出来,李治是一个非常仁义的人,虽然才华一般,但当了皇帝不会让老百姓受苦,更不会让朝廷混乱。
无为而治,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种种就是李世民将皇位传给李治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李治是一个非常有治国才能的人,如此一个人才,李世民怎么可能不让李治继承皇位。李治是李世民和皇后的第三个皇子,他的两个哥哥命不好,都因为犯了错被李世民废掉,所以能够继承皇位的就只能是李治,又加上李治颇有治国之能,李治继承皇位也是什么意外的事。
其次是因为李治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不会伤害手足。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杀兄逼父才能上位的,所以心中一直有一个疙瘩,看到李治没有像自己一样眼里容不得手足,李世民心里颇感欣慰,想着把皇位传给李治,那他的其他孩子也能安身立命,有一个好的结局。因为李世民做了父亲才知道,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自相残杀,所以把皇位传给了李治。
还有是因为李世民当初就不是嫡长子,所以一直对把皇位传给嫡长子这件事比较忌讳,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但是就是因为自己不是嫡长子,李渊就把皇位传给嫡长子李建成,所以李世民将心比心,不想过分看重嫡长子的身份,只想把皇位传给更适合它的人,李治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李治很有才能。
再者说,李治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也是深得李世民的欢心,李治也非常有眼色,从来不会在李世民面前忤逆他,所以李世民对李治比较满意。而李治的两个哥哥都让李世民非常头疼,因为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让李世民非常恼怒的事情,这样一对比,李治就显得乖巧懂事,所以就把皇位传给李治了。
首先嫡长子是李承乾,但是他因触犯了一系列的过失,最终导致被废黜,李泰在与李承乾的储位之争中过于心狠手辣,李世民为了他的儿子们能安全的活下去,就选了同是嫡子而且性格温润的李治为储君。
李世民他本人就不是嫡长子继位的,也许他的内心思想还是反对嫡长子继位这个制度的。再者就是李治是众多皇子中相对出色的一个,所以会让李治继承。
实际上,李治同父异母的大哥太子李承乾本应该是定好的储君,但是李承乾却急着上位,私下多次想要暗杀自己的老师,从而激怒了唐太宗李世民,换句话说,李世民也怕儿子像自己当初在玄武门那样发动政变,所以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