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准备
(1)工区坐标、测线位置、地震速度数据、井位坐标、各种测井曲线的收集。
(2)SEG-Y格式三维地震数据体(或二维地震数据)准备。
(3)工作站磁盘空间的清理准备。
2.各种资料进站及解释追踪
(1)工区创建:输入工区四角坐标、加载井位、各种井曲线、地质分层、加载SEG-Y格式地震数据。
(2)对数据体进行相干处理,以便对断层解释进行指导。
(3)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
(4)创建层位及断层,进行层位及断层的解释。
在叠偏剖面上进行三种方式解释:手工层位对比解释、半自动层位解释、全自动层位追踪;对断层进行断距的计算。
(5)在底图上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同时,结合垂直地震剖面、相干切片、图分析技术(倾角图、方位角图等)对断层组合进行检查,以保证组合的合理性。
3.t0图及构造图、厚度图的编制
(1)将解释数据(层位解释t0值)及各层的断层组合数据传输到绘图系统并产生本工区所需底图。
(2)调试网格参数(网格间隔、外推距离、搜索半径、网格计算方法等)。
(3)利用层位值进行网格运算,产生t0等值线。
(4)利用该工区的地震速度数据对t0网格进行时深转换,编制各层构造图。
(5)根据构造演化分析的需要,编制等厚图。
(6)将各种成果图件形成cgm格式图形文件,提交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