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隐喻是过度解读。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让子弹飞》剧本的原作者——马识途的背景。《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盗官记》。我只是想说,一个参加过革命,并且做过高级官员,还历经过特殊时期身世沉浮的人,他的见识和思想不知比有些人高到哪里去了。这种人生经历写出来的剧本,有这种内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怎么一到有些人眼里就成了过度解读了呢。那些说过度解读了的人,我觉得你真的应该多读点书。
说说我的看法:一个作者在构建一部文学作品时,都会努力做到完善和完美,这就需要调动自己的理解和学识,把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的承载作者想直接表达的东西。所谓解读,我觉得有两个境界,一是能看懂作者想要直接表达的东西;二是能看懂作者没想直接表达,甚至是没想表达,但是在他构建合理化环境时表达的东西。超越了这两个解读境界,才叫过度解读。当然这种判断也是非常难的,所以小学生学古诗时要同时学习作者背景,甚至是写这首诗时的生活状态背景;所以看让子弹飞这类让你放飞思绪的作品时需要了解作者背景,这是解读的捷径,也是防止过度解读的参考限度。
我觉得是这样的;姜文每次的改编都是毁容级别的,说原著怎么样根本没说服力,而且列作者履历来说作品深度也是没什么逻辑,解读电影主要是自成体系,很多人的解读就是找着个地方就胡乱联想,没有全篇联系。原著没看过,并不是在说原著没深度,也不是说电影不该解读,而是这个说服人的逻辑不通。
并没有过度解读,姜文拍出来过鬼子来了这种片被禁播了,只能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隐藏在精彩快节奏的剧情里,想看懂的会反复琢磨之后恍然大悟,阅历不够的人只能在看了影评之后才会明白,也让审核平台由于暗线埋得深得饶人处且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