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的路面结构是什么?

2025-04-17 00:01: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高山滑雪,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域,又称“阿尔卑斯滑雪”或“山地滑雪”。奥运会高山滑雪设10小项,男女各五项。男子项目设: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全能(滑降/回转);女子项目设: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全能(滑降/回转)。 该项运动将速度与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左右盘旋,将健美与优雅融于一体,粗犷中不失儒雅,所以,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中文名
高山滑雪

起源地
阿尔卑斯山地域

别名
阿尔卑斯滑雪或山地滑雪

项目历史
高山滑雪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域,起源于中欧的阿尔卑斯地区,故又称阿尔卑斯滑雪。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产生特定的求生方式,经常处于冰天雪地的北欧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滑雪运动了。与其他起源于欧洲的冰上运动类似,它也是由原始狩猎演变而来并逐渐成为一种交通方式在北欧流行开来。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滑雪板现保存于“滑雪运动之都”挪威奥斯陆,那里陈列着一些1500年前的滑雪板。

随着滑雪运动的更大普及,北欧人不满足于只平地上进行雪野角逐,他们的兴趣从平地越野速滑转向地形复杂的高山丛林间。

1850年挪威的泰勒马克郡出现改变方向和停止滑行的旋转动作。

1868年挪威滑雪运动奠基人诺德海姆等人在奥斯陆滑雪大会上表演了侧滑和S形快速降下技术。

1890年奥地利的茨达尔斯基(Matthias Zdarsky)发明适合阿尔卑斯山地区特点的短滑雪板及滑行技术,1905年他在维也纳南部的利林费尔德进行了高山滑雪史上第一次回转障碍降下表演。

1907年英国创立阿尔卑斯滑雪俱乐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高山滑雪组织。

1910年奥地利的比尔格里上校(Georg Bilgeri)组织具有军事性质的高山滑雪学校,第一个采用深蹲姿势持双杖快速下降、制动转弯的滑法。

英国人阿诺德·卢恩爵士和奥地利人海因斯·施奈德发明了现代高山滑雪比赛。1921年英国的伦恩(Arnold Lunn)在瑞士的慕伦组织组织了高山滑雪史上的首次回转和速降比赛。

1922年奥地利的施奈德(HannasSchneider)创办高山滑雪学校。

1931年起举办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

高山滑雪项目立足奥运会是从1936年开始的,当时只有男女快速降下和回转障碍下两项。奥地利一直是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最大赢家,总共获得超过77块奖牌。

从1952年开始,高山滑雪才固定为三个比赛项目:大回转障碍降下、回转障碍降下和快速降下。其线路的长度、高度差,以及检查门数都是不固定的,逐渐发展到十个竞赛项目。

项目介绍
高山滑雪主要分速度系列和技术系列两部分。

速度系列分速降和超级大回转。比赛按一次滑行成绩决出名次。滑降道落差最大、距离也最长、最高时速达130公里。超级大回转由于旗门数较多,速度稍慢。

技术系列分大回转和回转,名次按两次成绩合计计算。大回转距离是回转的两倍以上,对速度和技术都有要求。回转旗门数男子为55至75,女子为45至65。

高山滑雪还有速降和回转两项综合赛。

高山滑雪比赛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进行。比赛要求起点和终点的垂直高度为800-1000米。

速降(又称滑降)要求运动员从山顶按规定线路穿过用旗插成的门形向下滑行,是竞速滑雪比赛项目。线路长2000米以上,坡度5-35度,平均20度,起点到终点高度男子为500-700米。线路两旁插一定数量的旗杆作为各种门形。男子比赛插红色旗,女子比赛插红蓝两色旗。旗门间距为4-8米,上下旗门间距一般为30米左右,以滑降两次的时间计算成绩,决定名次。技术动作有直滑降、斜滑降、乙形滑降、起伏地滑降、犁式和半犁式滑降等。身体姿势分高、中、低三种。

回转滑雪,要求运动员从高山上滑下时不断穿过门形和障碍物,连续转弯高速下滑,是一项竞速滑雪比赛。比赛线路长度男子为600-700米,女子400-500米,坡度30度以上的段落占比赛全程的四分之一。标高差男子为140-200米,女子为120-180米。在男子的比赛线路上插有55-75个门形,女子比赛线路上插有45-60个门形。比赛中在高速转弯通过线路上的各种门形时,需要两脚过门。碰倒旗杆不算犯规,漏门或骑杆过门算犯规不计成绩。在两条线路上各滑一次,以两次成绩总和评定名次,如第一次犯规则不能滑第二次。比赛前可以从上向下察看线路,但不能着滑雪板从上向卡摸拟滑行或穿越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