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陶谦让徐州的主要内容

字要少
2025-04-12 02:02:0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陶谦见曹操退兵,把田楷、孔融、关羽、赵云请进城,盛筵款待。宴毕,陶谦请刘备上

,再次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尽管众人一再劝说,关羽、张飞也认为刘备应该接受徐州,刘备
只认为接受徐州是不义。陶谦无法,就把附近的小沛让给刘备驻守,刘备才答应下来。陶谦
犒劳罢军队,赵云要告辞,刘备与赵云洒泪而别。孔融、田楷领兵回去,刘备领兵屯小沛。
曹操回兵,曹仁接着,说吕布势大,加上陈宫辅助,无法取胜。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
,不足为虑。”吕布知曹操回军,让副将薛兰、李封领兵一万守兖州。陈宫提出应在泰山设
伏,可一举消灭曹操。吕布不听,带兵守濮阳。曹操路过泰山,郭嘉怕有伏兵,曹操却说不
必担心,派曹仁领兵围兖州,亲率大军直逼濮阳。陈宫见曹兵来到,让吕布趁曹兵远来疲惫
,乘势进攻,吕布根本不听。次日,曹操列阵挑战,吕布率军迎敌,排下八员健将:张辽,
字文远;臧霸,字宣高;还有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臧霸先出马,与乐进
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夏侯敦出马助战,张辽截住厮杀。吕布动怒
,挺戟出马,夏侯敦、乐进败退,曹操兵败三十里。曹操回寨,
于禁提议夜间去劫西面小寨,以动摇吕布军心。
吕布回城,陈宫让吕布提防西面小寨,以防曹兵偷袭。吕布不信,陈宫费尽口舌,吕布才
派高顺、魏续、侯成去支援小寨。当夜曹兵杀来,小寨兵马四散奔逃,直到四更,高顺等
人才率军杀来,与曹兵大战。天明时,吕布也率军赶到,曹操前后受敌,只好派于禁、乐进

住吕布,望北逃去。走不多远,张辽、臧霸又杀来,吕虔、曹洪敌住,曹操望西而逃。郝萌
、曹性、成廉、宋宪又领兵杀来,乱箭如雨,曹操吓得大叫:“谁来救我!”典韦冲来,挂
上双戟,取出小戟,飞掷出去,连杀数十人,才救曹操脱出重围。吕布纵马赶来,大叫:“操贼休走!”曹军人困马乏,眼看要全军覆没,夏侯敦领兵杀来,战住吕布。斗到黄昏时,下起瓢泼大雨,双方才各自收兵。曹操回营,重赏典韦,升为领军都尉。
不几天,城中巨富田氏派人与曹操联络,说是吕布残暴不仁,趁吕布去了黎阳,田氏要献
城,暗号是“义”字旗。刘晔怕是陈宫使的计,曹操却深信不疑,到城下观看,城西北角上,果然在各种旗幡中杂有一面“义”字旗。当天双方交战,只有高顺、侯成出马,被典韦杀败,退回城中。有个军士乘机留在城外,向曹操呈上密书,上写:“初更时分,城上鸣锣为号,开门献城。”曹操要率军进城,众文武纷纷劝说,曹操只同意把人马分作三队,一队进城,两队在外接应,他亲自引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率兵进城。初更时,西门大开。曹操一马当先,冲进城中,直到州衙,不见一人,知道中计,忙传令退兵。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冲天,金鼓齐鸣,张辽、臧霸两面夹攻。曹操逃往北门,碰上郝萌、曹性杀来。曹操
走南门,又被高顺、侯成拦住。典韦当先冲杀,出了城不见曹操,又转身杀进城,碰见李典
,李典也没见到曹操。典韦让李典去催救兵,四处找不到曹操,又杀出城,见了乐进,乐进
也没见到曹操。城门上滚下火炮,典韦冲入烈火,再次杀进城。
曹操被困在城中,冲不出去,再转北门,火光中见吕布迎面而来,忙低头掩面,纵马前闯
。吕布一戟敲在他的头盔上,问:“曹操在哪儿?”曹操回手指着,说:“骑黄马的就是。
”吕布就去赶骑黄马的。曹操逃向东门,正逢典韦。典韦当先开路,城上推下柴草,遍地是
火。典韦用戟拨开,刚到城门边,城上推下一根着火的大梁,正打在曹操的马后胯上,马一
头栽倒。曹操推开火梁,手臂烧伤,须发烧焦。恰好夏侯渊赶到,二人架起曹操,搀到夏侯
渊的马上,保住曹操冲出城。天明时,曹操回寨,众文武叩拜问安,曹操立誓报仇,定下一
计。军士就放出风声,说是曹操被烈火烧成重伤,回寨就死了,都穿上孝衣。吕布得报,带
人马杀奔曹寨,却在马陵山中了埋伏。吕布死战脱身,折了许多人马,退回城中,坚守不出
。这年遍地蝗虫,吃尽禾苗。曹兵无粮,退回鄄城。吕布也领兵来到山阳。双方暂时罢兵。
陶谦已六十三岁,突然生病,越来越重,就请糜竺、陈登议事。糜竺认为,曹操退兵,是
因为吕布袭取兖州,久后还会来报仇,为了保护徐州百姓,必须把徐州让给刘备。陶
谦派人到小沛请来刘备、关、张。刘备向陶谦问了安,陶谦第三次提出让徐州。刘备说:
“使君有二子,为什么不传给他们?”陶谦说:“他们的才能不能担当重任。”刘备仍是推
辞。陶谦又推荐孙乾、糜竺好好辅佐刘备,就以手指心而死。众军举哀,送去印信,刘备仍
不接受。次日,百姓拥到府衙前,齐声痛哭,说:“刘使君若不接受徐州,我们都不能活了
!”关、张也再三相劝,刘备才答应暂时代理徐州事务。一面把小沛的人马调到徐州,一面
安排丧事,把陶谦埋葬到黄河之原。
曹操得报,不由大怒,说:“我要杀死刘备,再粉碎陶谦的尸体!”就要下令攻打徐州。
荀彧劝道:“兖州是主公的根本,已被吕布侵占,若再打不开徐州,
主公就没有立脚之地。何况现在无有军粮,不如前往陈地,到汝南、颍州取粮。黄巾余党何
仪、黄邵等正在那一带,他们存有很多金帛粮食,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消灭了他们,一
来可夺得军粮,二来朝廷欢喜,三来百姓拥护,正是应天顺人的义举。”曹操采纳了,就留
夏侯敦、曹仁守鄄城等地,自领大军先到陈,再去汝南、颍州。
曹兵与黄巾在羊山排开战场。典韦先出战,何仪命副元帅出战,二人交手不上三回合,被
典韦一戟刺死。黄巾阵中冲出一员步将,名叫何曼,手持铁棍,与曹洪大战四五十回合,不
分胜负。曹洪使拖刀计杀了何曼。李典冲进敌阵,活捉了黄劭。曹兵乘胜掩杀,夺得金银粮
草无数。何仪仅率数百人奔向葛陂。正走间,山后杀出一队人马,为首一个壮士,舞刀杀来
,只一回合就生擒了何仪。余者尽被活捉。典韦赶来向壮士讨何仪,壮士声称能胜他手中刀
就给。二人刀来戟往,大战到黄昏不分胜负,只因战马疲乏,才各自收兵。曹操得报,率众
将赶来。第二天,双方再交战。曹操命典韦诈败。典韦战三十回合,败走回阵,壮士追来,
被乱箭射回。第三天,典韦又战壮士,不几回合回马就走,壮士赶不几里,连人带马栽入陷
坑,被活捉了见曹操。曹操亲自为他松绑,请他坐下,问起他的来历。壮士说:“我是谯县
人,姓许,名褚,字仲康。因贼寇多,我就聚宗族数百人,修筑堡垒,多次杀败入侵贼寇。
”曹操问他愿不愿降,他表示愿降。曹操就命他当都尉,加以重赏。斩了何仪、黄劭,定了
汝南、颍州。
曹操班师回鄄城,又乘得胜之师,杀了薛兰、李封,夺回兖州,进军濮阳。吕布要迎战,
陈宫说:“待众将到齐后才可出战。”吕布说:“我怕谁?”就挺戟出战,大战许褚、典韦
。二人不能取胜,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一齐杀来。吕布不敌
六将,只好败回,却见田氏已拽起吊桥,说:“我已投了曹公了!”吕布只好奔定陶。陈宫
打开东门,保护吕布的家属逃出来。曹操让刘晔守濮阳,亲自率军包围定陶。吕布在高顺、
张辽、臧霸、侯成外出筹粮未回的情况下,不顾陈宫的一再劝阻,贸然出战,中了曹操的计
,人马被杀三分之二,成廉也被射死,吕布落荒而逃。陈宫保住吕布家属也逃出来。张超自
焚,张邈投奔袁术。山东全境都被曹操占领。
吕布的残兵聚集到海滨,众将也都到来,吕布要再跟曹操决战。陈宫劝吕布先找地方安身
,再跟曹兵决战。吕布要再投袁绍,陈宫让派人先探听袁绍的意图再去。袁绍得知吕布与曹
操大战,采用谋士审配的建议,派颜良率兵五万去助曹操。陈宫提议到徐州去投刘备。吕布
来到徐州,糜竺劝刘备不要收留吕布,否则如同养虎伤身。刘备认为不是吕布袭兖州,曹操
不会撤徐州之围,如今吕布途穷来投,应该收留。张飞认为,即使收留吕布,也要加以提防

回答2:

  一让
  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陶谦席间便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编辑本段]二让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众人也皆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
  [编辑本段]三让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沉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限目矣!”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举哀毕,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

回答3:

陶谦知道自己快死了,就把刘备叫来了。然后就一让二让三让临终前把徐州给了刘备

真真会看人

回答4:

自己无能
看好刘备
儿子太差
笼络人心,体现自己的谦虚
大敌在前,不让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