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这和清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说起义军为白莲教的一支八卦教,教徒们在其教主,宛平县(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的指挥下,攻打紫禁城。义军们就是利用宫墙外的大树,爬上大树后跳进紫禁城,和宫内的清军护卫展开战斗的。最后,终于因力量太小,寡不敌众而失败。因林清本人没有直接参加攻打紫禁城的战斗,他在宛平县的家中被捕。而故宫内的皇子旻宁在突发事件中能沉着应战,并用火枪打死两个义军,这样就奠定了他继承皇位的基础,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事后,清嘉庆皇帝心有余悸,惊呼:“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于是:“传谕伐树,遂不复植也”。
但是,也有人认为此说法不对。起义军攻打紫禁城,并不是从墙外的大树上爬上去的,况且也爬不上去。他们是分成两队,趁守门的军士没有注意,突然杀入东、西华门的。另外,如为安全考虑,像皇帝起居的养心殿,妃嫔们住的西六宫等处,古柏很多,帝后们游玩的御花园、乾隆花园以及太后们养老的慈宁宫花园里更是花木扶疏,古树葱茏,极易隐藏外人,危险更多。有一次也是嘉庆年间,一个刺客刺杀嘉庆帝就是隐藏在御花园的树木中。
其实,故宫的三大殿和后三宫不植树,是为了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威严气氛,因为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和行使权力的地方。实际上,从天安门起,经端门到午门,这之间都是不植树的。(端门后面的两排洋槐,是民国时期种植的)。这样,悠长的御道,开阔的广场,蔚蓝的天空,把紫禁城、太和殿映衬得高大雄伟,巍峨壮丽。使官员们上朝之前,仰目而视,肃然起敬,又不寒而栗,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另外,像社稷坛(中山公园内),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殿,以及天坛的祈年殿、圜丘台等处,都不植树,也是同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