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注释:
灵犀:指犀牛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赏析: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情人之间心灵相通,比如说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
先给你解释: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是李商隐在追忆他和宋华阳的恋情仿佛就在昨天,想星辰璀璨美丽,像炎夏中的凉风拂面;画楼和桂堂是泛指(就是下文中他们在"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中的地点的追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指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与他一见钟情,两人双双坠入情网;都是对美好的恋情的回忆.
下文中"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可以看出李商隐对这段恋情是多么的怀念
这个部分都是追忆的感觉,有感而发.只能这么解释.
请仔细阅读,比较多,但是分析的很细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曲折入微。当然也有一些诗篇绮语飞荡,轻薄浮艳,透露出作者沉湎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的心境。他的诗义往往是避真就幻,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宣泄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如雾里看花。
李商隐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对爱的执着,虽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觫,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练的文字,间奏出凄美的音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着一种残缺的美丽。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没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烬,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的遗憾?爱情最完美的时候,是抓在手中诚惶诚恐,还是存在于失去时的无限思念?爱情难道这样不可靠?爱得轰烈,到头来又如水般清,爱得冷静,却总是擦肩而过?李商隐一生所求,终成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飘来......
听说他爱上的是自已的小姨子,所以无题无言,不可与外人道也.
他的 无题 有点多 哈
你说的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