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的"阳伞效应"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2025-04-06 16:22: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指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前者如火山喷出大量尘埃和海水浪花飞溅将各种盐分带入大气中;后者如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烟尘。此外,农业生产和植被破坏等,产生许多灰尘由地面进入大气环境,使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大增加。这些气溶胶粒子会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减少紫外线通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导致地面温度降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加,增多了凝结核,使云量、降水量、雾的频率增多,对地表亦起冷却作用。由于这种作用宛如阳伞遮挡太阳辐射而使地面温度降低,故取此名 补充: 由 气溶胶 的辐射特性引起的冷却作用因为类似于 遮阳伞 ,故称为“阳伞效应”。 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一方面将部分太阳入射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能 ,增加行星反照率,使地面接收的 太阳能 减少;另一方面某些 吸湿性 的粒子有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的增多,改变云的光学特征和寿命,使云的反照率增加,同样具有减少入射辐射,使地面和底层大气的温度降低的作用。“阳伞效应”在北半球表现的最为明显,其原因在于本地区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和由此产生的 空气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