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1~7天)温度为38℃,中期(7~16天)为37.8℃,后期(17~24天)为37.7℃。
湿度:孵化前期(1~7天)孵化器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中期(第8~20天)湿度降低至55~60%,后期(第21天至出雏)湿度应增加到60~70%。
通常在孵化机内加入水盘的面积相当于孵化机底面积的2/3或3/4就基本满足湿度要求,孵化室最好保持相对湿度55~60%。孵化过程中应随着胚胎发育对氧气需求的增加适当通风换气,孵化前8天定时换气,8天后经常换气。
全自动孵化器有自动翻蛋装置,可以设定翻蛋时间,否则就必须由人工翻蛋。要求上下蛋要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种蛋人孵至20天前,每隔2~4小时翻蛋一次。孵化到20天以后,胚胎已发育成雏鹧鸪,应停止翻蛋。
扩展资料:
鹧鸪的生理习性:
1、通风:产蛋鹧鸪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加之又是密集式饲养,常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因而要经常通风换气,夏季的通风量应为每小时3立方米,冬季为每小时1立方米为宜。
2、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促使鹧鸪早开产,并能提高产蛋量,但光照的强度不以忽高忽低,否则会使鹧鸪烦燥不安,导致产蛋量下降。由于鹧鸪对光照敏感度非常高,因此可用光照的长短控制鹧鸪的产蛋期与休产期,笼养鹧鸪产蛋期光照一般要达到14小时。
3、鹧鸪的繁殖特性:鹧鸪长到28周龄,转入种用饲养阶段。约214~245日龄,母鹧鸪开产。但由于公鹧比母鹧性成熟迟3~4周,因此必须对公鹧鸪提前增加营养和增加光照。公母比例平养时1:3,笼养时1:4,产蛋后需要人工孵化、繁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鹧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