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语中那些用力小、声音短弱以至失去原有声调的音节,叫做轻声音节;
2、拼音语言的音节是由元音和辅音组合发音,汉语的音节是声母和韵母组合发音,能发音的单个元音也是音节;
3、音节是由音素组合发音的语音单位。拼音语言的音节是由元音和辅音组合发音,汉语的音节是声母和韵母组合发音,能发音的单个元音也是音节。
扩展资料:
音节介绍:
音节的核心是元音,元音可以单独构成音节,也可以与辅音字母一起构成音节。take词尾的e并未发音,所以都是单音节词。注意,不要将元音和元音字母搞混。划分音节是按元音来划的,如果元音字母不发音,那就不能构成音节了。如果有两个元音字母在一起,但只发一个元音,仍然算一个音节。
一般说来,元音音素可以构成音节,辅音音素不响亮,不能构成音节。但英语辅音音素中有 4 个辅音[m],[n],[ng],[l]是响音,其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其构成的音节往往出现在词尾,一般是非重读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节
汉语普通话音节都有固定的一个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这就是轻声。
在普通话里,应该读成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一般位于双音节词或词语的后一音节,如“厚道、稀罕”等。
2、在有轻声的多音节词语中,轻声音节一般也处在后面,如“糊涂虫、功夫茶”,第二个音节读轻声;“泡蘑菇、翘尾巴”,第三个音节读轻声;“黑不溜秋、稀里糊涂”,第二个音节读轻声;“胳膊肘子、木头疙瘩”,第二、四音节读轻声。
3、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变化而来,例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其变调的“特殊”在于: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
4、普通话里有些词语,靠轻声与非轻声来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如“兄弟”指哥哥和弟弟,而把“弟”读轻声的“兄弟”,却单指弟弟;“言语”指所说的话,而把“语”读轻声的“言语”,却指开口、招呼;“运气”指武术气功的一种健身方法,而把“气”读轻声的“运气”,却指幸运;“老子”指古代哲学家,而把“子”读轻声的“老子”,却指父亲;“过去”是时间词,而把“去”读轻声的“过去”,却指离开此地点向另一地点去;“东西”指方向,而把“西”读轻声的“东西”,却指物件;“本事”指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而把“事”读轻声的“本事”却指本领。
5、普通话多数轻声词语,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并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约: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时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吗、呢、吧”; (4)名词后缀“子、头”; (5)方位词“上、下、里”;
6、表示复数的“们”等,都一律读轻声。例如“我的、勇敢地、喝得(好)、忙着、来了、看过、是吗、他呢、走吧、桌子、木头、墙上、地下、屋里、他们”等末尾的音节一律读轻声。
7、再如表趋向的动词,如“站起来、走进来”的后两个音节;
8、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形式,如“说说、想想、谈谈、溜溜”等的后一个音节也应读轻声。
9、部分联绵词(如马虎、糊涂、唠叨、哆嗦)的后一个音节也应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