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文学习要训练的五种能力
A、识记能力。----积累。
B、理解能力。----阅读+归纳。
C、分析综合能力。----阅读+反思。
D、表达应用能力。----练习+反思。
E、鉴赏评价能力。----阅读+反思。
这五种能力层级由低到高,最基本的是识记的能力,最高的是鉴赏评价的能力。在实际考查中,这五种能力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解答填空题、简答题,常常要运用到两种以上的能力,写作题则是对这五种能力的全方位的考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重视这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怎么学
(一)常规学习法
预习----听讲----笔记----作业----复习
1、预习。
(1)通读课文,标段圈词划句。(2)查工具书,扫除生字词。(3)分析结构,把握主旨。
(4)标注疑难,准备提问。(5)熟读背诵名句名篇。
2、听讲。
(1)对文章结构的分析。(2)对文章主旨的分析。(3)对文章手法的分析。
3、笔记。
(1)分析结构的方法。(2)提炼主旨的方法。(3)写作手法的总结。(4)补充拓展的知识点。
4、作业。
(1)独立限时完成。(2)校对翻查积累。(3)勾划疑难讨教。(4)反思归纳总结。
5、复习。
(1)字词积累。(2)名篇背诵。(3)解题方法。(4)错题积累。(5)素材积累。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一生。----培根
1、讲普通话的习惯
说普通话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学习语文的必须要求。不仅在课堂上要说,而且生活中也要说,不仅用普通话说,而且用普通话想,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2、工整书写的习惯----人靠衣裳马靠鞍
常言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书写工整,卷面清晰,既能让读者准确认读全文,还可以给人一种美感并有“先声夺人”之妙。所以书写万万不可马虎,一定要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写繁体字,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
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是要规规矩矩写字,做到工整、规范;二是讲究文面,做到整洁大方;三要讲究格式,行文时的正标题、副标题、标点都要符合约定俗成的格式。
3、朗读背诵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一天不念,心里明;两天不念,说不明;三天不念,忘干净。“念”字在这里就是指朗读。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外,朗读是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憎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谋篇布局,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可以是时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诵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破句,语气自然流畅,抑扬顿挫。
记硬背是我们反对的,但不可“矫枉过正”,如果脑子里没有因背诵而形成的足够的积累,别说写文章会是满篇空话,就是平时谈吐也会让人瞧不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文化人应有的素养。所以对课文中的优秀的的诗文名句,一定要背下来,这会使你终生受益。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精美的篇章文段也要抄下来,背下来,不要怕吃苦,功到自然成。
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汉语的字词数量很大,想在某一集中时间段内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要想拿到试卷上字词这几道选择题的分数,如果不在平时多加积累,那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应多翻翻字典,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读书看报的时候,只要碰到自己把握不准的字词,一定要拿出字典来查一下。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是这样。课本或练习中出现的自己不知道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也应查下古汉语词典。积累多了,大脑中储存的东西自然就丰富了。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5、广泛阅读的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
6、勤作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因此读书要做好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可以是提要式、摘录式和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交叉使用。
写读书笔记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帮我们广泛搜集、积累知识,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有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甚至还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
7、练笔的习惯----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靠平时的练笔。我们通常所说的“勤写笔下生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如果有所触动,最好用笔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多了,语言自然就流畅了,生动了。有些同学有写日记的习惯,上高中以后千万不要以时间紧了为理由,不再坚持写日记。
8、勤于观察的观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是写作取之不尽的素材仓库。中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随时随地的观察生活。观察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亲人、同学、老师、邻居乃至社会上人,了解不同身份、年龄、性情的人的不同特点;也可以是周围的或自己游历的自然景观,甚至是某一件物品……观察,一要用眼看,二要用心想,三要用笔记。
9、独立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10、求教探讨的习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11、积累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语言基础的积累。(2)文言文知识的积累。(3)诗歌的积累。(4)写作素材的积累。
目标明确----有目标就有动力
方法科学----事半功倍
态度端正----踏实认真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定能成功
怎样学好语文
一、先计划后学习。
二、先预习后听讲。
三、先复习后做作业。
四、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五、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六、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附:自主学习构想(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
高考考点
1
2
3
4
语言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错别字手册》
《咬文嚼字》
古诗文
阅读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史记》(选)
《世说新语》(选)
必考阅读
《读者》
《南方日报》
文学类选考
《随笔》
《散文》
《小小说选刊》
实用类选考
《南方日报》
《南方周末》
语言表达
作文
《写作素材》
《语文月刊》
1、读三年《咬文嚼字》,做/背一本《错别字手册》。
2、背诵古诗文300篇。
3、读三年《读者》、《南方日报》、《随笔》/《散文》、《小小说选刊》。
4、写三年周记、读书笔记。
5、写100篇作文。
6、做一本综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