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测距误差来源于仪器本身、观测条件和外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主要是光速测定误差、频率误差、测相误差、周期误差、仪器常数误差、照准误差。
2、观测误差主要是仪器和棱镜对中误差。
3、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主要是大气温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大气折射率误差。
其中光速测定误差、大气折射率误差、频率误差与测量的距离成比例,为比例误差;而对中误差、仪器常数误差、照准误差、测相误差与测量的距离无关,属于固定误差;周期误差既有固定误差的成分也有比例误差的成分。
扩展资料:
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静止质量为零的光子,才始终以光速运动着。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速度的合成不遵从经典力学的法则,而遵从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由于光是电磁波,因此光速也就依赖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各向同性的静止介质中,光速是一个小于真空光速c的定值。
如果介质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则一般求光速的方法是先建立一个随动参考系,其中的光速是静止介质中的光速,然后通过参考系变换得到运动介质中的光速;或者可以直接用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去求运动介质中的光速。
以声音实验为例:空气对地面静止,第1次我们不动测得我们发出的声音1秒钟前进了300米;第二次我们1秒钟匀速后退1米,测得声音距我们301米,得到结论:两次声音相对地面速度不变,相对我们,第一次300米/秒;第2次301米/秒。在牵涉到的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情况下,声速满足线性叠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速
光电测距误差来源于仪器本身、观测条件和外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
仪器误差主要是光速测定误差、频率误差、测相误差、周期误差、仪器常数误差、照准误差。
观测误差主要是仪器和棱镜对中误差。
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主要是大气温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大气折射率误差。
其中光速测定误差、大气折射率误差、频率误差与测量的距离成比例,为比例误差;而对中误差、仪器常数误差、照准误差、测相误差与测量的距离无关,属于固定误差;周期误差既有固定误差的成分也有比例误差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