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确实有记载大规模屠杀陵墓工匠的记录,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会这么做,他们会有独特的处理方式,来尽可能的保护陵墓的安全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陵墓主要设计师和工程师,存活率较低。陵墓的修建,一直是历代帝王家们看重的大事,他们相信死后的世界也是存在的。所以为了自己死亡之后,也能继续享受生前拥有的一切,帝王陵墓的建造规模和奢华程度通常都十分令人震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盗墓贼对于帝王陵墓很是觊觎,想要靠盗掘它们发家致富。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例如盗墓鼻祖曹操,就用从芒砀山梁孝王墓中盗掘的钱财,养活了他的军队三年之久。
因此为了尽最大努力的保证陵墓的安全性,以及帝王死后的安宁,通常建造陵墓时,会在陵墓中设计重重机关和暗器。比如秦始皇骊山大墓中,就可能存在水银河和暗箭弓弩等机关。而对于这些机关比较熟悉,且对整个陵墓的构造都了然于心的人,除了皇帝,就只有那些陵墓的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和一些知晓内情的管理层人员。为了绝对性的保密,一般来说,这几类人都是要陪葬在帝陵中,或者是提前就被杀害灭口。否则一旦陵墓的设计图纸被泄露出去,那么陵墓势必要被后世盗掘。
二.修建陵墓时工匠被蒙面带来,保护陵墓所在地的隐蔽性。其次,历史上有记载的,将所有工匠全部杀死的记录,有秦二世胡亥,元代成吉思汗,和清朝慈禧太后。据说慈禧太后的陵墓修建完成后,残忍杀死了所有的工匠,唯一的幸存者还是因为在屠杀之前意外晕倒,被认为是死亡了才获救。而在明英宗时期,这个残暴的陪葬制度逐渐被废除。
其一是这些普通工匠们,并不知晓陵墓的整体结构和关键性位置,他们通常只负责自己身边很小的一部分陵墓修建。其二是工匠们被带来陵墓时,都是被蒙面而来,有些还是从外地调来的,修建好了再蒙面送回去,为的就是尽量不让他们记住陵墓的位置。即使记住了也没关系,陵墓修建完成后,一般都会有重兵把守。其三是修建陵墓所消耗的人力巨大,若是全部坑杀,就有可能动摇民心,动了国家根本,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去修陵墓了。例如秦始皇陵的修建,就耗时三十九年,耗费将近72万的人力。
三.陵墓修建完成后,除陪葬外,还可能发配边远苦寒之地。另一方面,不杀害修建陵墓的工匠,朝廷还有其它应对的方法。据有关史料记载,陵墓完工后,除了关键人物被控制或杀害外,会将大部分普通工匠,较集中的发配和流放到当时的边疆,或者苦寒荒凉之地。
在恶劣的条件下,这些工匠很快被折磨致死,如此一来,也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除去了他们。此外,即使没有被发配边疆,有些工匠也等不到陵墓完工,比如明十三陵就花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很多工匠们都早已离世。
是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怕这些工匠泄露皇陵的位置和机关等。
对整个陵墓的构造都了然于心的人,除了皇帝,就只有那些陵墓的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和一些知晓内情的管理层人员。为了绝对性的保密,一般来说,这几类人都是要陪葬在帝陵中,或者是提前就被杀害灭口。否则一旦陵墓的设计图纸被泄露出去,那么陵墓势必要被后世盗掘。
真的。古代帝王疑心都很重,不希望任何人透露出他们的埋葬之地,所以真的把所有的工匠都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