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后期君主叫王前期君主叫公,比如前期秦穆公 秦孝公 后期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等等

2025-04-04 12:32: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秦国前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春秋时期,那时候,周王朝还有一定微信,诸侯国一般都称为“公”(除了楚国蛮夷不知礼节,自称楚王之外)。
秦国后期已逐步进入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几乎都自称“王”了。

回答2:

最初啊,王是不能乱叫的,只有周天子叫王,还有天子封的一小部分人叫王。
秦国的,都是封为公的,所以,他们标准的只能叫公。
但是后来到了春秋战国,周天子也管不了别人,自己也没有地盘了。于是,一些封国,就开始自己也称王了,最先的是楚国,后来,还搞过一个五国相王,就是五个国家,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后来,也开始称王。
王也就成了一个不值 钱的东东。
所以,到了秦始皇统一后,他就觉得,叫王显得地位不够高,叫皇吧,有点单一,叫帝吧,也是别扭,于是就取了一个皇帝做为自己的称号,皇帝也延续到后世,一个朝代只能有一个,有第二个就要被灭了。

回答3:

王、公、侯、伯、子、男都是古代的爵位。秦国之前叫公是因为当时秦国国力比较弱,地位比较低,所以周天子只给了秦国公国的级别,因此君主也只是公爵。后来秦国国力增强了,就升级为王国,君主也相应成了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