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凝固了怎么回事?

我家去年冬天买的蜂蜜凝固了,怎么回事?
2025-04-08 04:43:0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蜂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糖份约占总物质8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过饱和溶液占总糖量85-95%,蔗糖占5%左右。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0-14度)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所以蜂蜜结晶实际上是蜂蜜中葡萄糖引起的,这主要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结晶)之间的比例,即葡萄糖占还原糖的百分比例。一般来说,当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相等 1:1 结晶缓慢;当比例为 1:2 时,一般不出现结晶;当比例为1:0.9时,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时,温度适宜时结晶就很快现。如槐花蜜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约为 2:3 就不容易结晶;油菜蜜约为18:17 结晶的速度则很快。 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冬季蜂蜜往往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大多蜜种结晶后呈乳白色或白色,细腻或粗糙的半透明晶体。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掺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物理变化,并不是掺糖的结果。

回答2:

在消费者的眼中,蜂蜜结晶不是掺糖就是蜂蜜变质,因此有许多消费者一见到蜂蜜结晶就不敢食用,甚至丢弃; 其实蜂蜜结晶完全是一种物理现象,蜂蜜在刚分离出来都是液态的,澄清透明流动性良好、经过一段时间放置以后,或在低温下,大多数蜂蜜形成固态的结晶,这是由于蜂蜜中的葡萄糖在低温条件下析出所致(因为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对其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无任何影响,而且蜂蜜结晶以后不易变质,便于贮存和运输,相反有些蜂蜜在结晶的温度条件下反而不结晶,才有可能是人为掺假。 人们有时会以在低温下是否结晶来区分纯蜂蜜和加糖的蜂蜜,然而不是所有的蜂蜜都结晶的,个别的蜂蜜是不结晶的,所以这方法并不可靠。

回答3:

这是正常的,有些种类的蜂蜜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会凝固,不用担心。你可以舀出一小块固体用手捏一下,如果很容易捏碎而且有沙沙的感觉那蜂蜜就是比较纯的,如果固体很硬就是掺假的蜂蜜。